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建党节党课集合1篇

建党节党课集合1篇

时间:2024-01-02 15:12:04 党课下载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节党课集合1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建党节党课集合1篇

2023年建党节党课1篇

【篇一】2023年建党节党课

七一建党节关于党史党课讲稿201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94年光辉历程,自诞生之日起党所肩负的使命就决定她的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顾中共历史,总结近100年奋斗的得失,既能使我们为往昔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又能让我们清醒看到当今时代同志们面对的再接再厉、继往开来的重任。

  首先我们要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入侵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的逐步丧失与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剥削压迫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典型的有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逐步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但最终它们的相继失败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下不断发展壮大,产阶级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时期,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仁人志士一方面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共成立奠定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加紧对马列主义的研究,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并与反马列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1921年7月23日至同年8月3日,13人代表全国53位党员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全文十五条目,吸取了国内四个党纲和参考俄、英、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紧接着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会议上,我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三,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924年1月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多次领导大规模工人运动, 1

  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但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迅速兴起与失败让我党吸取到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依靠农民、“枪杆子底下出政权”的教训。在接下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期间,中共确立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1927至1928年,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在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1933年,中共进行了多次针对国民党的反围剿战斗,最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革命根据地。究其原因,是党内连续三次出现左倾错误,当时的中共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统一,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也受到共产国际指导失误的影响;党内斗争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缺点;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结束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长征。

  在1931年9·18事变后,中共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同一天中共和日共中央联合发布了《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积极领导和响应人民抗日的迫切呼声;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到新高潮;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重要报告,分析了当前的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了12·9学生运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这一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先是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北后为转移视线,建立和巩固它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同时为进攻中国内地建立新的侵略基地,于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制造了12.8事变。

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但蒋介石仍仍旧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凇沪停战协定》。两党抗日态度鲜明的对比引起全国人民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极大的义愤,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反蒋斗争的怒潮,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则积极开展抗 2

  日民主活动致使国民党军队内部出现严重分化。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起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团结,国共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立了“准备抗战方针”。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制造“八一三事变”,西北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纵观国民党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是比较积极的,抗击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军事上实施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战略方针,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但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进行抗日的政治动员,不给人民以抗日的民主权利,单纯以军队抗战,使得军力与民力不能结合在一起。而且又是处处设防、撤退的消极防御战。因此,既消耗了大量的抗日力量,却仍挽回不了正面战场上的败局。

  比起抗日战争给我党的严峻考验,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并在随后掀起的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也即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对我党的生存发展更为不利,幸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在残酷的内外斗争夹击下,我党从大局出发,既坚持维护国内统一战线打击外敌入侵,又注意保护党内有生力量,于1940年发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与斗争策略,即:
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总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斗争是为了团结抗日,团结是斗争的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国民党在思想上加强反共活动,大肆攻击共产党、攻击马克思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妄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党内也有不少人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缺乏统一的理解,因而对抗日战争同整个中国革命的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于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了当时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经过多方探索和总结,我党提出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941年和1942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党领导解放区克服严重困难,先后开展了敌后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实行了各项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在诸多政策中,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使中共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立于不败之地

  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组织上的保证。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我党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次会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

  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这次会议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矗

  随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迎来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发展,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矗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内阶级力量和阶级关系亦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中间力量大大发展,国民党妄图独霸抗战胜利果实; 国内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全国的主要矛盾。此期间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过渡阶段

  在复杂紧张的局势下,虽然中共于1945年8月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鲜明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毛泽东亲赴重庆参与重庆谈判, 1946年国共间签订停战协定,但国民党仍破坏政协决议,部署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出动20余万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内战全面爆发。

  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争开始时中共形势十分严峻。随即进行战略部署,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自卫准备。同时我党确定军事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即:1、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争取东北的重要性在于东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蒋介石统治薄弱的地方。此外,中共还加强了解放区的组织领导,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在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加入与配合下,中共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是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1947年6月,随着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它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国民党管辖区域内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加深了其自身的统治危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扩大更使得蒋介石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形成新的政治格局。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党领导的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赖以维持的主要军事力量,4月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南京政权,继而乘胜追击,经渡江战役将国民党大部分剩余势力赶出大陆,国民党从此据守台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从1949年10月—1952年12月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阶段。这一时期中共在政治上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镇压来自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其他敌对势力的反革命运

  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行土地改革。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系列举措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对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开展,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虽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不再是国内主要矛盾,但同时却没有明确提出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已不再是国内主要矛盾;八大虽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但对经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对国情的了解还很不够,党内的认识也不一致(毛还是强调快),没有充分注意到经济建设中冒进思想是当时的突出问题,致使"左"倾错误逐渐滋长;八大虽反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但没有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八大虽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建上来,但八大前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对这一战略转移缺乏充分的动员和宣传,致使大家对这一战略转移缺乏足够的思想、理论准备。这些局限性也成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全国各地大办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初步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失误,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经历坎坷,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新修铁路约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盛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的指挥调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中国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

  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会议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战略,1979年起创办经济特区,1984年起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设置经济开放区,我国经济建设迈上正轨,人民的物质生活天翻地覆、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XX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加入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20XX年党的十七大新添入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为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XX年党的十八大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成立9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绝不是风调雨顺的,在几十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党积累了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伟大艰巨任务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身处当下,既要认真地学习、吸取和借鉴党史的智慧,又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变革求新的勇气,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用新的途径、

  新的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 建党 集合 建党节党课集合1篇 2023年建党节党课 2023年建党节党课主题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