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8篇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8篇

时间:2023-12-08 13:24: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区政府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自查汇报

  为迎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对我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督促检查,我区积极行动起来,对照通知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区捧回了“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的铜牌,我们认为:荣誉是对我区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但代表过去;荣誉更是对我区今后教育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区委、区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首先认真学习《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分析。结合教师节,我们在全区负责干部大会上进行传达,并组织学习研讨,努力让大家能从大处着眼,领悟其精神实质。

  2、各级领导干部一以贯之重视教育,肯定成绩,提出目标任务,推动教育步伐向更高目标迈进。新学期区委、区政府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常规开学工作检查,收集整理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过程中有效的做法和遇到的困难与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分管教育工作的区委赵友春副书记和区政府的高吉祥副区长等领导多次参加教育部门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新任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捍东更是倾情我区教育,刘书记到任不久,就将教育系统作为他走访社会事业口进行调研的第一站,并且要求开发区、科学园和规划局、建设局等园区及部门领导一同参加,对我区教育工作作了专题调研,察看了秦淮中学、科学园学校、职教中心、天景山校区建设工地、**高级中学,听取教育局工作情况汇报及园区和部门领导表态性发言,随后围绕**教育发展作了重要讲话(讲话要点已刊登在《南京日报》和今年第9期《南京教育情况信息》上),为我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我们编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3、认真总结“十五”教育工作,以会议精神为指导。抓住人大代表评议教育工作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契机,科学编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总结过去工作,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最实在的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要全力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地改。我们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抓住人大代表评议教育工作和教育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利时机,把总结提高与编制规划、推进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近期我们规划征地409亩,一期新建100班的职教中心;规划征地118亩,新建36班的科学园中学、48班的科学园二小、12班的幼儿园各一所;规划征地80亩,易地新建36班的东善桥初级中学等等,都是围绕“完善体系,适应需要,发展健康,建教育强区,创教育名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十一五”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所做的规划工作。

  二、分析形势,全力解决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分析,我区学校目前的发展处在关键期,教育质量面临关注期,教师队伍步入调整期,布局调整适逢机遇期。要应对这个形势,我们必须全力解决好影响教育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自查梳理,我们认为我区教育核心问题是教育发展,重点问题是队伍建设,难点问题是教育投入,关键问题是教育管理。为此,结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要求,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规范教育行为,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明确职责,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善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加强编制管理,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推行依法治教,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检查监督。目前,全区小学由2000年的353所撤并调整为63所(不含办学点),在校生减少26000人;初中学校减少7所,班级数增加114个,在校生增加11391人。校舍面积总量在提高,新增了三分之一,保留了三分之一,撤掉了三分之一,基本解决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政府的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今年还出台了新政策,中小学公用经费执行南京市上限标准。与此同时,我们依法做好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作,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操作,规范其办学行为,耐心做好申请审批工作,并依法进行市场检查。民办教育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东山外国语学校、东山实验中校等公办民营学校正稳步放大做强。今年还在全市率先对东方中英文学校进行了综合督导,打破全市对民办学校督导为零的记录。

  2、创新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我们采取园区带镇策略,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促进教育投入的增加;充分利用省、市创建的以奖代补政策,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办学;有针对性增加对边远、薄弱镇学校的建设项目投入。一方面要在政府统筹下,加大各方面办学管理和支持教育的力度,全面落实发展基础教育“以区为主、以政府为主”的责任,充分调动开发园区和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今年,仅农村学校信息化工程就投入600余万元,另有300余万元的工程维修费也投向农村。去年,我们成功实施了“三校联动”工程,投资2亿元,易地新建了占地285亩的**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和实验小学因此放大一倍。上半年,区政府又以“红线”形式,在城区及周边预留了12所学校的建校用地。眼下,我们正在启动第二个“三校联动”方案,易地新建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原址将让给竹山中学,竹山小学也将迁入原竹山中学。近五年,政府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前年,新建校舍17万平方米,学校建设投入当年居江苏第一。今年,学校在建的较大项目有23个,共计28280平方米,彻底消灭农村学校使用已久的旱厕。“六有”工程的项目建设也在争分夺秒的进行,预计12月前后就能完工并接受验收。淳化小学、科学园新建学校工程已全面启动;东善桥中学1.9万平方米的迁校工程已完成了规划进入了设计;岔路碧波园学校的建设资金已经筹集到帐;卫校交接后的维修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东山外国语学校已顺利搬迁;暑假中“校校通”工程建设也在各校全面铺开,硬件设施正按计划推进到位。目前,全区学校硬件建设“二元结构”的矛盾基本解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对于学校发展之本的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抓紧不放。近几年,全区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和“转变作风年”活动,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交流。为实现“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目标,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1)严把教师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择优聘用”原则,同时逐步裁减自用教师500多名;(2)控制总量,择优招聘区外优秀教师,特别是紧缺的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3)创设条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参加各种培训;(4)出台城乡学校帮扶和青年教师支教办法,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5)实施“十百千万”教师发展工程,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全力打造名师。结合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等管理机制,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全区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过关、师能过硬、稳定有序、敬业有效的教师队伍。另外,我们还落实了农村教师浮动工资发放;教师五项保险统一由区财政结算;全区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全部落实到位,住房补贴也按计划在统计调查中,将在2008年前兑清。今年教育局还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为全区2000余名教师进行免费体检,这项工作将持续下去,为全区教师的健康做好服务。

  4、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巩固和扩大小学、初中课程改革成果,积极迎接高中课程改革;以落实体卫《两个条例》评估为载体,不断提升学校体卫工作整体水平;以自制体育器材,推行“快乐体育”、创办“小南拳”、“小武术”和航模等项目,促进体育特色形成;开展合格心理咨询室创建活动,融学生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保证各校健康教师、教材、教案、课时、考评“五落实”。为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禁按分数高低给班级学生排名;严禁学校巧立名目分快慢班;会同物价、监察、文化等部门,严查违规订购教辅资料行为;课堂、家庭作业要按年级定时定量;禁止节假日违规补课。

  5、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相继召开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会议,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研讨会,教育系统“创文明城区、育文明新人”现场会等继续为未成年人办好十件实事。以生动有益的活动为载体,今年共计有10万余人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参加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职教中心、科学园小学荣获三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奖;在江苏省“全国少年宇航技师”认定活动中,清水亭小学荣获全市唯一的团体一等奖;积极参加区第五届艺术节活动与文化站共同举办首届少儿声乐比赛,优秀选手还被推荐参加了南京市少儿才艺大赛。积极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我们组建的少儿市容大队受到市民的好评;与政法委、司法局开展了未成年人警示教育、禁毒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开展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暑假我们还组织了全区中小学生代表开展以“科技、法制”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本着就近、健康、有益、节约的原则,出台了《**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意见》,加强了活动的组织领导。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安全、管理和质量是学校普遍面临的三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作我们始终紧抓不放,具体突出“四个抓”:一是强化教育,抓意识培养;二是深入督查,抓有患必治;三是密切协作,抓综合治理;四是立足长效,抓持之以恒,做到“四个一”:构建一张网络、打造一支队伍、完善一套制度、形成一种氛围。现在全区学校正在深入开展“文明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校内环境育人的氛围大为改观,校园周边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7、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有效帮扶。为使区内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局以发放“助学券”为主要手段,建立长效温暖解困机制,全力为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取得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控流”目标。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区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暂行)》、《**区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就读救助办法(暂行)》、《关于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实施办法》以及《**区中小学生重病住院医疗红十字会爱心互助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同时强化政府的主导性,调动方方面面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努力拓宽扶贫济困的经费来源。区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将其中的50万元划拨给教育局,用于救助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我区有特殊学校1所,教育局对该校学生就学完全采取“两免一补”的办法,经费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区妇联、区政协、关工委、退教协会、区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有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尤其是全区中小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以学校“爱心助学”基金的形式,帮助困难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帮扶录取本科贫困大学生41名,低保家庭学生2709名,特殊困难生3192名,少数民族贫困生16名,残疾贫困生25名,计5983名,资助金额达125万元。外来民工子女可在8所区内中小学自主选择,并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教育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教育局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以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抓长远发展,以开发园区教育配套工程和“六有”工程为标志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抓内涵发展,教学为中心的要求得到很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质量尤其是高考成绩取得突破性提高;抓统筹发展,在坚持依法治教、建设“和谐**”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目前,全区有教职工近万名,在校学生11万多人,中小学校近百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7所,小学63所,职业学校3所;另有成人学校22所,幼儿园50所,进修学校和特殊学校各1所,民办学校8所,各类技工学校、培训机构近20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近几年的创建,学校办学水平和发展标杆不断提升,现达到四星、三星级高级中学各1所,全国重点职业学校1所;省级示范初中22所、实验小学8所、成人学校5所、示范园3所。到去年底,全区所有建制镇都成功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各级各类学校创建为市级以上重点、示范、实验学校的总比例已近九成。现在,我们全区有市名校长9名,市名教师1名,特级教师8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80名,青年教学标兵121名,区骨干教师277名,硕士研究生67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幼儿园为93,小学为99,初中为97,高中为91.3,其中小学教师大专率达45.2,初中教师本科率为54.8。全区3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93,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为100、99.8、90,成人教育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全区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达98,初中生毕业升学考试合格率达97以上,高考本科录取连续三年突破千人关,今年再以绝对数1420人位列全市前列,被各级各类高校录取的最终人数突破3200人。

  实现科教兴区和“两个率先”目标,我们有信心;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面临的矛盾、挑战和困难: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队伍总量充足但学科结构失衡的矛盾在有些学校表现明显;群众对教育质量的高期望值与教育发展现状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大。少数校长、老师一时还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法制观念淡薄,教育仍面临着新旧观念的挑战;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将受到应试教育手段的不断挑战。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师德与师能危机;新时期以安全为重点的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受到来自方方面面“负文化”的冲击;问题学生(如孤儿、单亲、留守、富有与贫苦家庭子女等)的有效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

  11-

篇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在正月初十全校教工大会上,学校领导传达了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觉得很受鼓舞。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基层工作者,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看到了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对教育现状的高瞻远瞩,领导的殷殷期盼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严肃对待教学工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学工作中的,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精心编写教学案,认真上课,重视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有效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师要经常自省,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四、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去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师生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五、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

  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应当深切体会自己的重要责任,素质教育和质量教育并重,更加认清责任,以百倍的努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土木测量实习心得1实习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习,这是第一次实习,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实习的内容:

  一开始到这工地了解施工图纸,自己慢慢一边走一边看.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出来.只看见框架柱和基础面.木工棚.钢筋棚等….隔几天,李师傅叫我小李跟他一起去放线,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

  这个工地我主要负责放线和打标高.有时候还帮别人在搞土方测量,测标高,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在土方工地是最累人的事,每天带着水准仪跑上跑下的.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是一个对于我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我适应能力的考验。

  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的意志。虽然我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但在此

  同时也磨练了我,让我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二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二个月的生活总算是充实的,该做的也做过了,该经历的也在慢慢经历,相信今后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我会更努力去奋斗。

  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达到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二个月后有必要好好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60天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

  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土木测量实习心得2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在大一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在校内开展了为期10天的土木测量工程测量实习。

  “这实习怎么比军训还辛苦啊?”,当几天之后,我们习惯了早上5点起床,扛着测量仪器外出测量的生活时,我们不再听到之前的牢骚。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和测量的时间进度,我们总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带上“家伙”到了主一、主二与公一交界处的测量场地开工了!当学院其他专业同学八点走向教学楼进行实践周学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早上工作结束收工的时候。早上回到宿舍,我们并不能清闲下来,一张张原本的空白数据表等着我们去计算、校验。要是数据满足条件还好,如果像我们小组第一天测量后的那超出容许范围外的角度闭合差,只好准备第二天更好起床,重新测量原本属于第一天的工作。在下午短暂的补充睡眠之后,当其他专业同学下午下课,准备享受丰盛晚餐之时,我们再次扛着仪器,在太阳下山之前再次出工测量。在夏天的傍晚,每当太阳下山,天色暗下之时,已是晚上7点多了。放回仪器,学校食堂已不可能再有饭吃,走出校门来到小店,抬头一看,简直就是班级聚会的景象,大家都在小店狼吞虎咽了。原本以为晚上的可以放松下来休息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还需对一整天的工作进行一番总结,并制定好第二天的,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实践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在这次测量实习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仪器的使用上,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其次,我们在实地测量的时候高效地完成测量。我们在第一天测量的时候,角度闭合差居然和容许值差距大于3倍。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说明我们的能力还很有待于提高,我们忽略对中的要求要点,没有尽量对中点位,而寻求方便直接对中花杆,同时我们对天气对测量的影响没有重视。这些问题的发现也说明了我们的经验还较欠缺。最后在制图的时候,我们对陌生的地形图的绘制非常生疏,没有很好地把土木工程制图中的一些技巧方法运用到地形图的绘制中。这个也需要老师在今后教学中对我们更多的指导,促进我们水平的提高。

  再来说说这次实习心得吧,通过本次的测量实习,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测量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不再是我们单纯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而实际确不能很好弄懂在今后实践中的操作。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这次10天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收获是很大的。不仅在于我对专业的学习和仪器熟悉程度,同时在对自己做事的严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极大有促进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今后求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为做一个合格的土木人而努力!

  土木测量实习心得3时光飞逝,短短的二十几天的实习结束了。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学习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许多,深深的觉得实践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任务我是在三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的,主要是跟随着技术员在野外进行外业测量,从中学习了大量的测量知识。

  一、工程概况

  这次实习参加了三个工程的外业测量,分别是三明沙县机场进场公路、省道东石线(S307)清流宁化界至宁化东风林场、省道205线宁化建宁交界至宁化东风林场。其中三明沙县进场公路按新建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公路全长3.3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同时预留供水管道走廊。该公路在机场建设期间,作为施工机械进出场道路使用;机场建成后,该道路作为沙县城区通向机场的永久性道路。省道东石线(S307)清流宁化界至宁化东风林场与省道205线宁化建宁交界至宁化东风林场合起来共六十几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采用全幅式水泥砼路面结构。

  二、道路中线的测量

  第一次接触全站仪是沙县机场进场公路的外业测量,即运用全站仪进行路线

  中线的测量。由于我以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全站仪,所以当我拿看到到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使用。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器等部分组成,它通过测量斜距竖直角、水平角,可以自动记录,计算并显示出平距、高差、高程和坐标等相关数据。全站仪的测量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之一。这一段路基本上都在深山中,我来的时候已经测了一公里多的里程。我们分为两组中桩组和横断组,我在中桩组。由于我们的工作地在深山中,所以都得扛着仪器进山,我记得从第一天爬三十分钟的山路到后来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地点,午饭只好在山上解决。就这点使我明白修建一条公路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平时呆在教室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在深山中有看不到的危险,在这里有很密的树林,可以让你迷失方向;在这里有许多昆虫,会叮咬你甚至会导致过敏;在这里有不少的山谷,你可能会失足滚下去。面对危险的野外作业,使我感到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听从指导的重要性。

  在深山测量比平原需要更多的人力。因为在深山中出了需要扛仪器和水外,还要在山中劈出一条可以走的路来。需要带的仪器设备有:一台全站仪、一个三角架、两个带有棱镜头的站把、一个带有棱镜头的对中杆、一个装有资料的测包,及柴刀等等。测量的大概过程如下:先置仪再测后视接着放样,测不到下一个点则需要打转点。置仪的方法:在转点上先架三角架,用脚把一个角架给踩实,在把全站仪安装在脚架上,对中好就把脚架全部踩实,接着整平直至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气泡都居中,在接着用卷尺测仪高,然后输入置仪点坐标和仪高,设置完就可以测后视。后视由于是在山区转点很多后视要准确(误差在一公分之内),所以需要用站把提高精度。站把中杆的把尖对在转点的铁钉头上,按住伸缩按钮固定住另外两脚,放开按钮把三角架锁紧,然后子啊按住伸缩钮调节高度至气泡居中为止,最后设置好把高并把棱镜头对准全站仪。跑把是最辛苦活,跑把员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在深山中跑把员往往看不到前面几个打下中桩,因此很难辨清方向。一般20米打一个桩,每个要素桩都要打。跑把员先认准路线走向,走20M,把棱镜头对准仪器测预测一下方位和距离。根据测出来的值决定对仪器方向往前往后,路线方向往左往右多少米。测完准确值后,跑把员要把把高报给

  记录员。记录员需要记下里程桩号把高,及对应桩号的坐标高程。打转点需要随时准备工具,有锤子、铁钉、塑料袋(作记号用)、木桩、记号笔。打转点的基本原则是站在转点位置要看得到仪器,看得到接下来要打的路线。木桩要打到离地面4公分左右,不易被踩到的地方。在木桩上垫个折成四方形的塑料袋,再打入钉子。最后在四方形塑料袋上写上转点号,再转点上方绑个红色塑料袋。在深山中树林太密,导致全站仪与前后视及跑把之间不能通视,这就需要工人把挡住视线的树枝小树等等砍掉,直到可以测出值为止。写桩号与打桩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到要注意桩号要写的清楚准确。中线测量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如此。

  通过一段时间的测量工作,我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测量的数据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要做到:

  (1)要选择精度高的测量仪器。

  (2)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艰难的外业工作使我明白了野外测量工作你不仅仅需要过硬的测量知识与本领,还需要有个好身体来应付这艰苦的工作,但更需要一种不怕苦坚持到底的精神。

  三、旧线的调查

  地质调查的内容很多,调查涵洞沿线的土的组成、岩体的形态等内容。走在老线路上,看到了许多平时都没有注意的东西。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老线的路面情况,路面虽然是用沥青铺筑而成的,但已是满目疮痍。可能是以前的沥青材料性能比较差的缘故,这里的路面出现了裂纹,有横向、纵向、网状的。还有车辙,千奇百怪的小坑,在有一小段的路上我发现沥青居然会黏在我鞋底。对我个人而言当然是喜欢现在的沥青路面,毕竟它有良好的性能,比如: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不扬尘,汽车行驶更平稳噪声低等特点。沥

  青路面往往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这次修的二级路用的值混凝土路面毕竟沥青路面比较贵。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路面材料一定越来越好,行车一定会更安全。

  老路在道路线形的确有些不妥,有些明显的过弯,所以我看到新的线形弯道处设计的更加平缓。有一个路段的上下坡,坡顶处视野很狭窄看的不远,这个纵坡设计应该要重新设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并不多,想必这也是只修两车道的原因吧。对老路上的边坡了解的不多,只清楚的认识到一个岩质边坡是成90°的。看来回去得补补这方面的知识才行啊。

篇三: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佚

  名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17(000)035【摘

  要】8月3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榕召开。副省长杨贤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围绕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针对当前教育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会议要求,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完善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优化布局结构。

  【总页数】1页(P11-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523【相关文献】

  1.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08年素质教育将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08年素质教育将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3.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促进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4.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推动全省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省技术创新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5.齐齐哈尔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四: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州教育局组织传达2022年度全省教育?作会议精神2?25?,州教育局召开会议,传达2022年度全省教育?作会议精神。由党组书记周明邦主持。会议介绍了2022年度教育?作会议基本情况,全?传达了教育会议?作报告,系统学习了杨志?副省长讲话。会议对?作报告内容进?了阐述,对重点?作任务和杨志?副省长的讲话精神进?了解读。会议指出2022年全省教育?作会议全?总结了“?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教育发展成绩和主要经验,结合青海教育省情,科学分析了当前教育?作?临的形势,对2022年?作提出了明确?标,框定了基本任务,制定了推进路径,作了系统部署,是我们开展教育?作的基本?向和遵循。会议强调过去的?年,全州教育系统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具体指导下,发扬伟?建党精神,聚焦主业,勇担主责,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使教育普及?平全?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四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完成了?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主七辅”的制定,教育?作取得开门红。2022年,是政治?年,是“?四五”规划落实的第?年,是全州落实州委州政府?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动的第?年。我州教育发展仍有薄弱环节,还有短板缺项。要练好基本功,把稳?向盘,挂准加速档,?好导航器,加好油,铆?劲,系统回答好?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什么”“怎么?”这个课题。会议要求?是要做好系统的学习,将任务转化为推进?作的源动?。各县市、各级各类学校近期要认真组织开展全省教育?会学习?动。学习要做到与州第?四党代会和?四届?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使之有机融合,增强??教育?作者奉献教育、推进教育的奋?精神。?是要做好落实,锚定?作?标有效推进?作。要切实领会全省教育?作会议精神,对照既定?作?标,科学深?研究落实的举措,明确?作时限、强化责任认领,扎扎实实完成年度?作任务。部署及要求

  会议对近期全州教育?作进?了部署并提出要求,?是要按照省州?作部署,全?做好开学?作,做到思想到位、保障到位,确保按期开学、规范开学、安全开学。?是做好安全?产?作。安全??事,必须做到警钟长鸣,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抓安全,为巩固校园安全三年?动计划成果和平安校园建设作出贡献,保障?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三是要讲好开学第?课。各地区各学校按照州委部署,将“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开学第?课的主题。要?度重视开学第?课,制定好?案,认真备课、精细准备,确保授课质量。会议还研究了共青团和少先队?作。

篇五: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激情满怀在这里召开“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刚才,对“十五”期间教育工作的成绩、经验和教训作了系统总结,对“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讲的很好,请认真落实。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全省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我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山西小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到20XX年底,我省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的历史任务如期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全面确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毛入学率达到63.73%。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数由2000年24所增加到20XX年的59所,高校在校生总数由2000年的125674人增加到20XX年的407036人,高校毛入学率达到22%以上,初步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两所重点建设大学和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XX年我省原八所高校全部成为博士授权单位。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认真解决教育上一批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同时,我们仍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为全省城乡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需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三是要按教育部的精神,彻底治理乱收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的来看,通过“十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省教育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十一五”时期我省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二、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十一五”期间及20XX年的教育重点工作

  “十一五”是社会主义小康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都为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我省教育事业的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与创新八大工程(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强校工程、科教兴乡兴县工程、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工程、德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助困保学工程)”,这是教育“十一五”发展的重点。围绕这些目标任务的实现,我们必须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要将巩固普及成果、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主要工作任务,以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的学杂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建立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之间、强弱校之间教师合理流动的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师资水平不高、力量不足的问题。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扩大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切实抓好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这一薄弱环节,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公正。

  (二)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战略重点来抓。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十一五”期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围绕我省“八大支柱产业”,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能力。

  (三)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深刻思考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冷静

  分析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当前面临的形势,继续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质量和培养急需人才和创新人才上来。继续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大力支持重点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山西中的领军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教育评价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以落实省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为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要精心组织实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中涉及教育的两项内容,即:一是新建改建城镇中小学标准操场1000个;二是对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确保这两件实事落

  到实处。要在规范办学、招生收费、师德师风、校园安全、考风考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进一步创优教育发展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多关心、多重视、多支持,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之中,狠抓工作落实。对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要有解决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尤其要注重解决那些关乎全局的问题和矛盾。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级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教育工作政府负责,社会支持、人民拥护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要特别重视抓好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保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省政府已经明确,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各级政府也要相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加大经费多元筹措力度,坚持改革投资体制与推进多元办学有

  机结合,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办学,进一步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利用外资和社会捐资等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同时要加大经费使用管理力度,管好用好教育资金,严禁挪用教育经费,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同志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更加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开创“十一五”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篇六: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021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21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何杏仁书记工作报告要求,做好2021年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紧扣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教强省战略,高度聚焦发展目标。

  一要对标管理。这个“标”指的是目标、指标。我们在研制浙江教育现代化2021行动纲要和高教强省实施意见时,筹划提出一些具体指标,到2021年每个县(市、区)创建为教育基本现代化县,x%左右县(市、区)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x%;到2021年x%以上县(市、区)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x%,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过去这些年,在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工作中,我们设立了教育基本现代化41项指标,对达到条件的县(市、区)进行了创建评估,目前全省已有54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覆盖面已经超过x%。这项工作,越往后面的县(市、区)难度越大。尤其是两轮基础教育重点县19个县(市、区),目前,仅江山市已创建成功,其他重点县不仅要“摘帽”还要“换帽”。已经创建成功的县(市、区)要巩固创建成果,不能松劲,否则不进则退。我们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有的创建成功的县(市、区)在后退,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已经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县(市、区)要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教强省体现在人才培养能力强、科研创新能力强、服务支撑能力强、综合竞争能力强,对基本建成高教强省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1)10所左右高水平大学;(2)50个以上学科达到一流学科标准;(3)研究生培养规模进入前8位;(4)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进入前6位;(5)高等教育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教强省最大的短板在高水平大学、高峰学科,各相关高校要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实施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聚焦建设32个优势特色学科和一批A、B类建设学科,形成学科梯队。同时,其他各类型高校都要在各自类型的高校中争创一流,建设高水平,为高教强省建设作出贡献。所以,各高校都要把战略目标和要求落到各自学校规划计划和建设实践中去。这里我讲一下关于引进20所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浙合作办学。出发点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补高水平大学不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短缺的短板。方式是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大学或二1级机构、校区、特色学院、研究生院。要充分发挥浙江高校作用,在引进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

  二要对表安排。所谓对表,这个表主要是指时间进度的安排和考虑。“两大战略”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近的是2021年,中的是2021年,远的是2021年,甚至还包括到本世纪中叶的预期考虑。各地各高校发展基础各不相同,条件支撑各不相同,达到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水平,都要重新审视战略实现的时间节点要求,既要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更要作反向思考,反弹琵琶,倒计时推进落实。最怕工作安排走到哪儿算哪儿,缺少精心谋划、精准安排,没有时间表、路线图,留下工作遗憾,从而耽误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

  三要对路推进。所谓对路,就是抓工作要有办法,要有抓手,要有载体,要有配套条件支撑,要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围绕实施“两大战略”目标,谋划了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七项工程和党建质量提升、立德铸魂、清廉教育三项工程,全省层面已经谋划设计了这些载体和相应的条件配套保障,我们要很好地抓好这些工程项目的落地,这既是省一级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对各地各高校的任务和要求,虽然各地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谋划一些对自己路的抓手和载体。换句话说,也就是按照省里规定动作,谋划做好自创动作,把“上”与“下”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紧扣教育主要矛盾变化,深入查补短板。

  一要从显性问题中找。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全省层面要抓住一些共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来加以突破。从各类教育看,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是短板。从学前教育看,农村学前教育又是短中之短。从高等教育看,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是短中之短。对一地一校而言,既要关注普遍性,也要关注特殊性,抓住了特殊性这一短板才能使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要从表象背后中找。问题本身很重要,但问题的背后更加重要,不仅要搞清楚是什么,更要搞清楚为什么,发展趋势和结果怎么样。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研判,及时掌握实质性的短板问题所在。如消除大班额问题,其实质是城镇拥挤、乡村薄弱、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去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数从801个减少至124个,成绩巨大。但这仍是2个表象,其背后的实质性短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矛盾突出。还需加倍努力。

  三要在比较中找。教育要在比较中找准差距和不足。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比,看对群众需求的满足程度,看群众的获得感,看群众的满意度。要与教育先进地方和进步发展快速地方比,从比较中思考人家已做的我们做了没有,别人能做的我们做了没有,先进地方做了的,我们能不能做。通过比较,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差距,让我们头脑更加清醒,让我们方向更加明确。

  第三,紧扣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强化前瞻性研究和思考。

  一要遵循和把握教育规律特点。认真辨析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成长规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规律既是过去经验做法的源泉,又是教育现实演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的趋势,并以此推动创造出一个好的教育未来。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象问题,其实是教育理念出现偏差,都是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问题。

  二要不断调查研究。教育现实、教育现象有着天然的复杂性多样性,解决了当前问题、现实矛盾,并不意味着不再产生和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推动广大干部教师迈开“大脚板”,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教育群体的所思所急所盼,并真心问计于基层群众,问计于专家学者。随着当前各级政治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媒体、网民中都蕴藏着十分宽阔的意见渠道和丰厚的意见资源。现代化的发展更加需要发挥智库作用,依托专家智囊作用。各地各高校要注意把这些优势利用好发挥好。

  三要注重学习借鉴。要向国际国内教育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向一些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解决得好的地方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理念,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借鉴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大力创造条件让干部教师多走出去,甚至走到境外国外去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使他们开阔视野,感受变化,既增强自信,又增添压力和动力。

  第四,紧扣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要转变质量观念。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真正从粗放式外延式增长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变,朝着优质均衡努力奋斗。真正办出适合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办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办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办出人人成才3人人出彩的教育,办出数量规模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教育。

  二要采取质量行动。凡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措施都要积极采用,凡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又个性发展的办法都要坚决摒弃,尤其对那些过去粗放发展阶段适用的老办法,那些大量依赖人财物投入、不惜牺牲学生时间精力甚至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那些人云亦云、跟风从众地盲目给孩子“加班加点”学习培训的不良行为,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勇于舍弃、改弦更张、换道推进,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引导广大家长及全社会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推进全社会教育质量观念的转变。

  三要强化质量保障。围绕提升质量要求,合理配置教育各方面资源,对不利于质量进步的勇于“断舍离”,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用在刀刃上。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将中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棒。既有系统内部、学校内部评价,又吸纳社会参与;既要考虑基础条件,又要体现进步程度。在信息时代,尤其要注重用好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教育质量变革,提高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结果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紧扣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一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认真研究各级对新一年工作的部署,认真对照各级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认真思考本地本校对各方面工作的安排,建立并严格执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和督促检查考核机制,把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到点,有效形成一个实施、检查、监督、反馈、改进、追责的有力管理闭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们推进工作落实,更好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抓手,也是今年全省要继续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八统一”梳理成果没有有效落实,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力度还不大,“跑改”专班力量不足,等等。新的一年,要按省里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办事标准,推进市县已有自建办事系统特别是中考报名系统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深度融合和有效对接,加快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建设,争取省市县三级80%以上的办事事项开通网上办理、50%以上的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二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这方面,这些年我们是有教训的,在省委省政府重4要会议文件精神传达学习贯彻上、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落实上、在“减负提质”推进上、在有偿补课治理上、在高中课改实施和新高考确保平稳落地上,都出现了一些纪律规矩意识不强、“最后一公里”不通,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着干的现象和倾向。上下同欲则胜,步调一致则强。一方面,各地各校都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加快增强干部教师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实现教育人的本领高强。另一方面,更要严肃纪律规矩要求。我们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今后决不允许再出现类似问题。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于违反纪律规矩的人和事,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纵容。不仅要在系统内按层级进行处理,在考核评估、评优评先等方面加以否决,我们还要视情节轻重,把情况反馈通报给有管理权的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请他们作出相应处理。

  三要推进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治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现代法治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是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各地各校要带头做好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工作,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对一些教育重大事项,要努力争取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来提供保障。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勇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加以制止和纠正。各地各校要切实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尤其是要依法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招生考试、职务评聘、人才引进、干部选拔、经费使用、物资采购、合作办学、基建后勤、对外投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办法。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工作,运用内部审计、加强执纪监督,确保依法依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四要鼓励改革试点。抓工作既要全省一盘棋,全局一个调,但又要考虑各地各校的特殊性、多样性,尤其对于一些认准了的创新性探索性的工作,往往本身就缺少已有经验做法作为借鉴。要大力鼓励各地各校进行先行先试,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小范围、局部的试点,试错了不可怕,走弯了也没关系,只要停下来、改过来就行。对于实践证明成功可行的经验做法,要积极加以总结推广,扩5大改革探索成果。

  五要扩大社会参与,尤其是要鼓励全社会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评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要切实加大教育政策举措公开公示力度,以此倒逼我们的工作。要积极推进督导工作,加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工作。要加大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力度,避免教育自说自话,增加可信度,更好地取信于民。

篇七: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山西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感

  王健

  4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袁书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省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强调,要着眼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省是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地区,处于跨越期的欠发达省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不仅具有基础性、根本性,而且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紧迫性。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的根本途径,是应对人才竞争的基础战略。教育是山西的希望所在。山西要转型,教育首先要转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转型跨越,既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要求,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机遇。

  他指出,要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加快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山西省是目前国家批准的唯一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省份。“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也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山西在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要把握机

  遇、抢占先机、服务转型,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责任、健全机制,努力在优先发展教育方面取得新成绩。二是开拓进取、敢闯敢试,力争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抓住重点,统筹协调,争取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新进展。四是围绕核心、内涵发展,切实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新成效。五是适应需求、服务转型,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习了会议我深受鼓舞,“教育是山西希望所在”,作为山西的一名教师,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有一名特级教师讲过的这样一段话:“对于敬业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教师的一生并不是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永远也不会象杨利伟一样一飞冲天;但她应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教育是一片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我要用我生命的绿水,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只有爱教育爱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成为好老师。只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011年4月

篇八: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山市古木镇文光小学

  洪俊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深切地体会到政府对教师的厚望。

  通过学习,我对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的道理。深刻的认识到:

  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总书记讲了三句新话: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育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到2012年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要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总理特别提到,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的决心。

  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促进公平”被确定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的。进一步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坚持以发展促进公平,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政策支持促进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与进步”的美好愿望。

  五、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点在于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抓紧抓好。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状况。把培养创造性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一起来。

  六、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我们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总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样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国家,尤其要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建设一流的教育,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总理特别强调:重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多年来,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四者有机结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中外杰出人才有个共同点: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有全面良好的素质,这些结合使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智育是点燃心智的火焰。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绪。

  八、教育家办学:一位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位教育家,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的未来。大胆推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的探索。造就一批人民教育家,这是我国教育的希望所在。

  九、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学习“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山市古木镇中心校

  任玉焕

  通过学习“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一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根据,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大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要积极开展“五讲”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讲学习——立身之本。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知识之源,是加强能力、提升素质的第一途径,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向书本学习。俗话说,理念决定行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新课改理论等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等趋向立体化、合理化、实用化。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二是向同事学习。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三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我们要善于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而在实践中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总结、归纳,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思,以所学修其行,使我们不断成长。

  二、讲爱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条件,爱心也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因此,讲爱心是我们治教之源。

  一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关爱学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是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每个学生都是

  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我们应该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心灵上的朋友。

  三是要从细微处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每一个慈祥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次小小的表扬,都会让学生心田激起阵阵涟漪,甚至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辅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当然爱不是纵容,不是撒手不管,是用科学的方法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我们要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与雨露中,享受教育,快乐学习、获取进步、走向成功。

  三、讲正气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纪、敬业奉献、热爱向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增强我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讲团结

  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凝聚人心、激活思维、汇聚智慧,能出人才、出战斗力、出效益。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整个集体的团结。

  一是要胸襟坦白,以诚待人。学校领导成员之间、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要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相互影响,成为朋友,成为知己;要以诚相待,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工作上要精诚协作。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提倡换位思考,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尤其是领导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一定要加强团结协作,建立团结协作的团队,提升团队的协作水平,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出效率、出成绩。

  五、讲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教育工作方针,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注重了教育改革的艰巨性,重视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讲质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成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积极贯彻和落实十年发展纲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最基本的师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社会对师能的最基本要求。要把人民托付的事情办好,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我想只要切实做好各个方面,注重师德修养,认真学习课程新理念,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访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 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