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3篇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3篇

时间:2023-12-25 19:12:05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关于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特殊商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我市粮食的需求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季节性短缺、自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显现,粮食供给难度加大并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我市粮食供需现状与形势作基本分析,查找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强化我市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一、我市粮食供需现状及形势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千方百计解决供需平衡,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粮食供需现状1、粮食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0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达到近期最低水平,只有39.92万亩和16.24万吨。十余年来,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1995年的90.02万亩减少到2009年的48.82万亩,总产量从36.54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21.12万吨,分别减少了45.8%和42.2%,由过去的自给有余跌入缺粮市行我市近14年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析表1009080播种70面积60总产量504030201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列。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市委市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已逐步走出低谷,呈现略有回升态势。2、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种植面积的逐年递减和外来人口的迅速递增,粮食产需缺口也逐年增大,通过“地产不足外协补,生产不足流通补,市储不足代储补”等工作措施,确保了我市粮食供给总体平衡。但我市粮食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大、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将长期存在,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从我市粮食供需总量及自给率分析看:我市全年粮食总需求量从1995年的22.4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5.69万吨,而粮食总产量从1995年的36.54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我市粮食供需总量及自给率分析表12010080粮食总产量粮食总60需求量自给率40(%)200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1.52万吨,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粮食产需缺口达到24.17万吨,粮食自给率也从162.8%下降到47.1%,意味着我市50%以上的粮食需要从外地调入。从我市粮食消费结构分析看:我市2010年粮食需求总量为45.69万吨,当年粮食消费量为38.08万吨,其中城乡人口口粮25.31万吨,占66%;饲料用量5.26万吨,占14%;工业用粮7.4万吨,占19%;种子用粮0.11万吨,占1%。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口粮是我市粮食安全生命线,我市粮食供2010年我市粮食消费结构分析图种子用粮,1%城乡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19%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城乡居民口粮,饲料用粮,14%66%应主要要解决的是城乡居民的口粮问题。从我市人口构成比例分析看:我市本地常住人员从2000年的85.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01.1人,外来暂住人口从6.5万人急增到46.2万人。两项合计从91.8万人增加到147.3万人。分析可以看出,本市常住人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口数量近十年来增长缓慢,而外来暂住人口人口构成比例分析表46.26.5暂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85.3101.12000年2010年数量急速增长。外来暂住人口已成为我市口粮供应的重要部分,仅以2010年我市口粮供应为例,全年全市口粮供应量为25.31万吨,其中,城镇人口口粮为3.03万吨,占12%,农村人口口粮为12.66万吨,占50%,暂住人口口粮为9.62万吨,占38%,如何解我市2010年口粮供应比例分析表城镇人口,12%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38%农村人口,50%决好外来暂住人口的口粮问题已经成为我市粮食供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议题。3、粮食流通体系已初步形成。根据《浙江省储备粮食管理办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粮食部门建立了会计、统计和实物台帐,积极做好粮食的轮换工作,掌握粮食动态库存情况,及时把储备粮存放到市中心粮库,达到省粮食局对县市中心粮库集并系数要求。加强粮食在储存期间加强安全检查,粮食保管符合“一符四无”要求。目前,我市有中心粮库一个(另一个正在建设中),32个站(点),粮库总仓容89000吨,年平均储存量55000吨,调运量68000吨,地方储备粮规模42000吨(其中:原粮37588吨、成品粮折原粮4412吨)。截止2010年末,我市全社会粮食库存12.1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5.26万吨,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1.81万吨,转化用粮企业库存0.81万吨,农户存粮4.23万吨。按照2010年我市全年总口粮25.31万吨计算,库存数量能基本满足6个月口粮要求。2010年底,我市已有便民网点272个,村覆2010年末我市社会粮食库存比例图国有企业,43%农户,35%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转化用粮企业农户转化用粮企业,7%非国有企业,15%盖率达98%,基本做到镇镇有卖场、村村有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超市。同时,为确保粮食应急供应,我市还编制完成了《余姚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全市共布置应急供应网点23个,并与8个粮食加工点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应急加工点日加工量可达430吨。(二)粮食形势分析1、国际粮食形势趋于严峻。一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粮食供给不稳定,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全世界多个粮食产区遭遇干旱、暴雨等气象灾难,全球的粮食供应将趋偏紧。二是饥饿人口有增无减。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达到11.2亿人。三是粮食价格滞留高位,国际粮价涨幅虽还没有超过2007-2008年度,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的上扬速度要快于上年。与“危机前”相比,“后危机”时代存在中东-北非冲突和日本大地震等突发事件,推高国际粮价的国际政治和金融因素诸多。因此,当前国际粮价上涨动能要高于2007-2008年度,未来国际粮价上涨还有一定预期,可能会再创历史新高,从而放大粮食危机的效应。2、国内粮食形势仍然乐观。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5.46亿吨。二是粮食供求总体平衡,2010年我国粮食总消费量为5.15亿吨,而粮食产量为5.46亿吨,产需基本平衡。三是粮食储备较为充裕,我国现有约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粮食库销比达到35%左右,也高于国际标准18%的安全水平。四是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虽然国际粮价居高不下,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我国粮食价格相对国际粮价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全球大米价格发生震荡的情况下,我国国内粮价却波澜不惊,粮食市场稳定。3、我市粮食形势基本平稳。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目前已有功能区面积11.4万亩。粮食综合产能和产量有所提高,粮食生产稳中有升,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21.52万吨,比上年增加0.4万吨,增幅1.9%。通过大力开展“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加大投入提高粮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食储备能力,仅2010年就投入6575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仓库和设备设施投入,储备和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合作,加大与粮食主产区的对接,2010年从外县市共调入粮食24.2万吨,确保了我市粮食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总而言之,在国际粮食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外围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比较乐观,但随着前期长江中下游旱情和接踵而来的洪涝灾害气候影响,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增大。同时CPI指数逐月走高、粮食涨价预期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原因将助推粮价,对于粮食自给率较低、对外依存度高的我市来说,保障140多万新老余姚人有饭吃、吃好饭始终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健全产、供、销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向主产区组织粮源,巩固发展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建立比较畅通的粮食调入途径,保障粮食市场的供给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二、我市粮食安全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扩种增收、外调补充等办法,现基本保证了我市粮食供需平衡,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养殖业、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市粮食消费量呈刚性增长,我市粮食缺口将会继续加大,粮食安全难言稳固,“短板”现象不容忽视。1、耕地占用刚性增长,综合生产能力不足。近年来,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总体上建设用地需求量刚性增加,我市耕地面积2010年末为59.14万亩,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亩,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耕地警戒线,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我市耕地面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占补平衡,总量虽未有大的变化,但质量上明显下降,有效耕地面积不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我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增收。2、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自给能力不足。我市粮食产量年度之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快速下降趋势,导致产需缺口逐年扩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大。到2010年,产需缺口达到24.17万吨,自给率仅47.1%。自给率的下降意味着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产粮区实行地区封锁,就会造成有钱买不到粮食的局面或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态势,加剧本地市场调控难度,势必给我市的粮食正常供应带来严峻的考验。3、社会存粮普遍减少,抵御风险能力不足。过去,在农村家家户户有少存粮,生产队集体有储备粮,社会存粮较为丰厚。但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粮食储备主要以国家为主,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企业库存很少,仅够维持1星期到10天的经营量和生产量。老百姓的口粮,除种粮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存粮外,非农人口、缺粮农民、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基本上不存粮,把米袋子完全建立在粮店中,都是随吃随买,群众的粮食储存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同时,目前我市的地方储备粮以早籼谷为主,一旦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政府抛售平时居民已经很少食用的早籼米,会加剧市民的恐慌心态,难以达到实际效果。4、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基本退出加工、批发、零售等经营性领域,主要承担地产粮食收购和地方储备职能,遇到突发事件,没有国有的应急加工及供应网点,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供应渠道和能力。粮食市场经营多元主体尽管在平衡粮食供需上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多元主体个体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利益驱动明显,多数经营户是有钱赚就干,没钱赚就歇,边进边出,边销边进,不留库存,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在缺乏主渠道供应的状况下,仅靠目前市场经营多元主体在突发事件面前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将非常有限。5、设施设备亟待改善,粮食储备能力不足。目前全市实际可使用仓容为9.6万吨,可基本满足储备要求,但随着粮食消费需求量的日益扩大,为强化政府调控能力,必须提高国有企业的库存量,仓容量亟待加速扩容。同时由于部分仓库使用年限较长,房屋陈旧简陋,设施老化落后,库点布局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已不能满足安全、绿色储粮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要求。四、对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粮食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产业。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要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得益于农业的持续发展、粮食的连年增收、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市场的细微变动,都可能传导到本地的粮食市场,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连锁反应,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关于“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农业和粮食安全工作。要破除粮食供应完全可以依靠外购来解决的片面认识,树立“农业生产是基础、粮食安全靠自己”的观念。要克服只要有钱就不愁买不到粮的想法,必须一手抓本地粮食生产,一手抓市外粮食采购,努力提高我市粮食的供给率。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粮食安全考核权重。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及粮食市场供应的各项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工作的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2、要保护耕地面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鉴于我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可开发的耕地资源有限的状况,需采取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要制订耕地保护规划,通过土地资源调查,掌握耕地资源家底,按照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底线的要求,全面制订和完善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发展规划。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按照《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切实做好粮食功能区建设。要继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以及省政府确定的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

  余姚市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不降低。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挖掘闲置土地潜力和提高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率的文章,加快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要提高生产能力。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特别强调选择推广不破坏田耕作层、不破坏粮田的种植模式,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五个不准”的政策,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农田耕作层的保护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努力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田和粮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深化完善农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政策和信息等服务,提高“三新技术”到户率和应用率,努力在提高水稻单产,促进粮食高产高效上下功夫、见成效。4、要搞好市场流通。进一步深化粮食产销合作,从整体上谋划粮食产销发展思路,拓展产销合作领域,创新产销合作形式。要通过政策支持,吸引产区经销大户到我市粮食市场经销粮食,建立集储、加、销为一体的粮食经营企业,鼓励我市经营大户到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和收购基地。要规划建设与我市粮食供求关系相适应的集粮食批发、加工、仓储和配送与一体的粮食交易批发市场,在规划用地、建设资金等给予政策扶持。要落实工商、税务、粮食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粮食经营户集聚发展,做大做强。要依托立足现有商业网点、超市,有计划的布局粮食供应点,扩大粮食流通网络。要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粮价、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为多元主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5、要抓好粮食储备。仓储设施建设,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事关各级储备粮“储得好、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事关库存粮食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要加快点、责任到位。要确保地方储备粮4.2万吨,其中应急成品粮3000吨规模,日加工成品粮能力不低于530吨和满足六个月口粮的储备要求。要加强应急事件中的舆论宣传,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和应急措施,稳定群众心理预期,缓解居民购粮的紧张氛围,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余姚市商务局(粮食局)二○一一年六月

篇二: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例文(通用版)4篇

  ExamplesofgrainResearchReport(GeneralEdition)

  汇报人:JinTaiCollege

  峻的挑战。我县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承担起粮食流通主渠道和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职责,将成为我县粮食储备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我县粮食储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一)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状况

  XX年,按照国务院、省州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任务,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妥善解决(移交)企业退休及供养人员,并在改革原粮食收储企业的基础上,剥离部分资产,重新组建1个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使长期以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所背负的“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轻装上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XX年11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从改革前的1324万元增为改革后的1826万元,企业负债从改革前的1460万元减为改革后的1390万元,所有者权益从-136万元增为43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从866万元降为4xx年末,我县国有

  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从改革前亏损45万元变为盈利6万元,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改就灵”,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改革后新公司的组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国际国内的粮食形势和国有粮食企业所肩负的责任来看,还需要深入调研、分析,找准制约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规范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才能真正使国有粮食企业实现良好发展,才能真正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和更好地完成相关职能任务,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

  (二)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国务院〔XX〕6号文件及粮食安全现实需要,每个县市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要求,由于我县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如此带来了新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显得十分乏力。

  2.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有粮食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到XX年,全县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达6户(已办证户数),全社会购进原粮1158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购进7123吨,占61.5%;全社会销售粮食1064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销售7xx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世界粮食总库存下降;消费量增加,产需缺口增大;生物燃料替代品大量消耗玉米等)的影响,导致国际粮价大幅攀升,37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从国内情况看,由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补贴,形成了我国连续多年粮食丰收,在国际粮食危机发生后,中国粮食处于价格稳定,市场平稳的良好情况,但是,随着农民种粮成本上升,粮食消费量日愈增长,我国的粮食产销将长时期处于紧平衡的状况,粮食部门肩负着的责任将日愈增大。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发挥企业主动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认识和观念上,通过改革,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员工的`企业意识得到了较大转变)。但还有一部分职工还是墨守陈规,存在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效果较差的问题,新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之间存在着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XX年我县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盈利,扭转了严重亏损的局面,但由于受体制、政策、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于大幅提升的情况,企业满足于搞好储备,增加储备量,在商品粮经营上表现出怕担风险、缩手缩脚的状况,企业经营始终未能得到突破;也表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措施不力,抓不住机遇的弱点,甚至在一年当中几乎没有开展商品粮经营活动,导致企业生存发展十分艰难。

  5.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创新能力弱。新企业组建后,其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与改革前的国有粮食企业运作方式不同,许多管理运作方式都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如在激励政策上,存在考核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存在公司领导班子怕承担经营风险,缩手缩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存在公司市场调查研究和管理企业不足的问题,造成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风险。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对粮食工作形势认识不高,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预测

  不准,抓市场机遇的能力弱,导致企业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中的优势无法发挥,主导当地粮食市场能力弱。

  6.发挥行业优势,抓政策性业务的能力还不强,办法不多。国有粮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业务和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的责任,但由于重视不够,在全力做好民政救灾、农村低保、军供粮等方面的工作上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认真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还不够,与部门协商、沟通不足,军供粮供应点工作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

  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差距;在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的社会职责上有差距;在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服务部队的工作上有差距;在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上有差距。

  二、搞好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对策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县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巩固粮食安全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也就使得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其它国企改革有所不同,赋予了国有粮食企业相应的社

  会责任,特别是在粮食产销平衡区,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千方百计抓好,确保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发挥,为粮食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企业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XX——xx年来,粮源十分紧张和周边地州都往楚雄州抢粮源的情况下,抢抓粮源显得特别重要。同时,要针对农民卖粮分散的特点,及时布点,并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加快粮食收购进度,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收购任务。要认真把握粮食销售的最佳时机,及时组织粮食销售,实现粮食经营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体现制度下的公平正义,使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要克服人为因素破坏制度的弊端或有制度不执行,朝令夕改的做法,真正体现企业规范运行。要不断探索干部职工激励机制,把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体现多劳者多得,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改变目前企业制定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真正使激励机制成为调动积极性的动力,成为激励创业、激励发展的动力。

  (六)牢记宗旨,搞好服务。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的职责,要牢记宗旨,竭心尽力搞好服务。一要牢记发展要务,牢记民生根本,千方百计发展和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主导当地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服务广大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要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积极做好政策性业务,千方百计服务好农村低保对象、服务好部队、服务机关团体,用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服务社会,不断拓展政策性业务。三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及时认真做好救灾粮食供应工作,确保

  执法授权,以获得行政执法资格。要按照“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尽快建立专门的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切实担负起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解决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经费。在机构、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调整现有科室职能,整合人才资源,确定专人负责,抓好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立粮食部门的执法地位,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涉及到农民、消费者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粮食部门的形象。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粮食流通业务的培养,采取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执法行为。同时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依法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进行粮食监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不能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放胆开展执法工作,也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行事。一是要严格工作程序。粮食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项不少,该有的步骤一个不缺,每一件处罚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罚适当,切实杜绝盲目执法、野蛮执法行为。二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在检查方法上,可以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和专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步骤上,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好突破口;在监管对象上,宜先大后小,逐步扩大行政相对人范围;在处罚手段上,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先教育后处罚,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粮食监督检查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积极争取工商、质量监督、食品卫生等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既可以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工作经验,锻炼提高粮食执法队伍的素质,也可以提高粮食行政执法效果,有效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四)明确粮食监管工作重点。在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初始阶段,当前主要应抓好两项重点工作。一是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认定工作。这是政府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唯一的行政许可项目,也是开展粮食监督检查的基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粮食收购许可法规,使全社会了解粮食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执法职能,使广大粮食经营业户知法、懂法,准确、及时地申请收购资格许可,做到持证收购,合法

  -经营。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耐心为申请人解惑释疑,及时受理各类市场主体的申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核受理工作。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审核工作监管制度,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时限,严明审核纪律,及时纠正粮食收购许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认真开展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社会粮食统计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有效进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把辖区内各种经济类型粮食流通企业的统计业务活动纳入管理范围,是国家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政策规定,准确确定应当纳入统计范围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并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执行制度规定、不按时上报数据的经营者,依法予以处罚。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篇三: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范文4篇

  本文目录

  粮食调研报告范文

  粮食企业征管调研报告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产清查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一、**国家储备库概况

  **库于二○**年七月完成改制工作,组建了新的库领导班子,优化聘用了职工队伍。现有职工52人,有效仓容33500吨,库存粮食近*万吨。近年来,该库在治理上突出一个“细”,狠抓一个“严”,追求一个“新”,不因库小而自轻,不因量少而松劲。通过不断加强治理,保证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在滁州市乃至全省各市、县、区储备库储备粮治理工作评选中连续几年名列前茅。

  二、主要做法

  1、“两个考查”抓日常治理正规化

  /35在日常治理中,**库狠抓“考勤”、“考绩”两个考查,使日常治理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在考勤中,为了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每日上下班都由一名库领导值班,负责监督打卡和挂牌上岗,执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未经批准外出的,果断按早退和旷工进行处罚。在考绩中,每个星期由科室负责人对全科室同志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做出记录,每月各科室向库领导班子作一次汇报,库领导根据各科室对所属人员作出的评价,在职工大会上对好的同志提名表扬,对差的同志进行批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全员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库,我们看到,库容库貌整洁,员工统一着装,推行半军事化治理,全库气象为之一新。

  2、“三个阶段”抓出入库治理规范化

  在收购阶段,为了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收到最好的粮食,**库跑市场、找粮源、看行情,进行市场分析,建立市场价格猜测体系,创新收购方式,做到“三结合”,即:全员分配任务与绩效奖励相结合;坐库收购与上门收购相结合;自主收购与委托收购相结合。制定出台《粮食收购纪律规定》,坚持“一条龙”收购程序,明确各岗位职责。在检验阶段,与化验室签订《粮食收购化验工作责任状》,安排专人扦样,并由科室负责人轮流值班监督扦样。在检验过程中进行二次编号,严格化验操作程序,明确奖惩措施,保证入库粮食化验结果的公

  /35正性、严厉性。在保管阶段,与保管员签订《粮食收保调责任书》,明确“收保调合一”责任,制定粮食入库奖惩措施。要求收购仓保管员对入库粮食逐包复检,发现问题有一包退一包。在此基础上,对收购入仓的粮食全部进行过筛除杂,保证收购的每笔粮食都符合储备粮的标准。

  3、“四个方面”抓仓储治理精细化

  在粮情检查方面,一是建立了主任、分管主任、仓储科长、防保人员的四级查粮责任制;二是每周三定期召开保管员例会,分析粮情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出工作安排;三是每月不定期开展仓储治理综合性检查评选,对储粮安全和卫生进行查评,奖优罚劣。在科学保粮方面,主动探索新的科学储粮方法,保证粮食品质、降低保粮成本。这些新方法有:利用冬季低温的时机,开展分阶段机械通风,降低单位能耗;针对高大平仓冷心特性,执行压盖密闭粮面,用泡沫板隔热风道口,减缓外界环境对储粮的影响,实现仓内粮堆低温等等。通过采用这些新的方法,该库科学保粮率达到了100%。在提高技能方面,加强对保、化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到两次业务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每年还要派出若干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保化人员培训班,仅20**年就分四次派出五名保化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培训班,并全部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库,我们看到,保管人员能够熟练报出所保管粮食的生产年份、入库时间、/35品种数量、质量参数等以及所在仓库的基本情况,做到粮情、库情“一口清”。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年来,**库不断加大对仓储治理的投入,先后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移动液压式装仓机、输送机,单管通风机组及测温电缆线,增加了内环流熏蒸管道。投资40余万元,对现有的仓房进行维修、改造通风槽等,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保证了储粮的安全。

  4、“五个落实”抓安全治理常态化

  保粮离不开安全、消防,安全、消防为保粮提供外在的保证。**库把安全、消防工作当作长期的工作目标,长讲不倦,长抓不懈,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具体的工作上,做到了“五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了由库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全消防领导小组、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储粮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制度落实。建立了安保、消防、防火、用电、消防器材治理、化学危险品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三是硬件落实。配备了消防器材并开展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器材的完好与正常使用。四是培训落实。每年都要对安全、消防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三懂”、“三会”、“三能”。五是检查落实。主要有:自查、日查、周查、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等。通过五个落实,强化了安全、消防工作的治理,保证该库多年来安全无事故。

  /35三、主要特点

  1、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制度是治理的依据和保证。**库在省、市颁布的储备粮治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业务治理制度和

  “考勤奖惩制度”等34项行政规章制度、职责,形成了行政治理和业务技术治理两大块治理措施,涵盖了所有岗位及日常工作环节。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标,治理有制度,检查有指标,奖惩有依据的治理模式。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化、经营的需要、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治理制度加以调整、更新、充实、完善,使治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以检查评选落实制度。制度建设要害在于落实。**库在治理中加强检查评选、奖惩兑现,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库坚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项工作开展评选,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为使检查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库还坚持把检查评选结果与奖惩相结合,把工作实绩和个人利益相挂钩,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推动工作的更好开展。

  3、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在努力搞好治理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同时,**库还主动做好机制创新,建设和谐企业,促进全库的治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唤醒职工自觉性,调

  /35动全员主动性,员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主动向上,企业布满活力。二是针对保管、防化、消防、安保等重要岗位,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奖惩,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治理的有效性。三是执行民主治理,吸收普通员工参加治理工作,带动全库人员治理理念转变,促进了工作落实。

  粮食企业征管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范文(2)|返回目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假如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正确把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5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治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把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二、对粮食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治理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执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治理问题的/35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代开。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治理的原则。(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产清查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范文(3)|返回目录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产清查需要注重几个问题

  眼下,全国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产清查即将全面展开,我市清查预备工作基本就绪,超前工作已经开始。根据这次清查要求,结合我市部分县、市(区)自行组织清查的实践,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注

  /35重。

  一、要认清意义,明确目的。几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了改革改制,资产增减变化较大,有的债权债务人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摸清企业家底,有必要开展财产清查;为了挤掉“水份”,保证账实相符,有必要进行资财产清查;为了整合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有必要开展财产清查;为了总结经验,改善治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贡献率,有必要开展财产清查;为了清产核资,接轨新规,有必要开展财产清查。所以,开展财产清查,是企业治理的需要,是发挥资产作用、推动企业进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要求。

  二、要多方协调,通力合作。首先,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部门,加强领导,组织推动;其次,企业行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把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并负责协调。财产清查,不仅是财会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可明确财会部门牵头,实物治理、经营业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协同动作。同时,与外部财政、国资、税务等有关部门沟通关系,争取指导和支持,以利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讲求方法,提高效率。清查组织落实后,对本单位清查工作作一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方法。对于实物资产清查,/35首先将账存实物资产全部造册,然后组织实物核查组,以实物为主线,将所有实物与清册核对,看哪些相符?哪些有账无实?哪些有实无账?做好具体记录,待研究对应处理。对于结算资产清查,采取面对面或征询函方式全面核对余额,对于征询不相符的、无回音的,要上门核对。在核实基础上,进行分类,对其中已无正常交往或接近两年及两年以上的落实清算措施。对于货币资产和其他资产针对性选用方法核查。时间安排上,登记造册、发送征询函在先,外埠对账和内部核查实物分别组织力量实施,外埠对账与落实清算措施结合进行。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序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要求真务实,不走过场。明确了目的和意义,就要付之行动,而且要抓紧实施,否则为了应付汇总上报,必定草草了事。同时,这次清查与补贴不相干,无利益驱动,不答应也没必要弄虚作假。做到真正核查,真实反映,实事求是处理。

  五、要查改并举,完善治理。在核查过程中,对不相符资产及治理上的问题,要仔细进行疏理,依据规定、治理权限,区别轻重缓急,分别处理。如:账外资产需要及时登记、债权款项需要及时清收、涉及法律时效债权需要办理相应手续、治理环节上的问题非凡对可能引起现实不良后果的需要及时纠正。核实以后,按规定要求,仔细填表,仔细总结,汇总上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对现有治理制度进行充实、调整、完善。

  /35六、要打好基础,接轨新规。通过核查,对于账外资产,要按照规定作价入账;对于损失资产,要查明原因,提供依据,单位集体研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列入待处理。并根据审批权限,申报核销,经批准核销后,作相应账务处理。通过清理核销,努力实现会计稳健性。同时,在清查过程中,要将粮食库存性质彻底分清,为过渡新增会计科目打好基础。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范文(4)|返回目录

  一、xx市粮食生产的历史比较

  xx市是xx粮食主产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xx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

  xx市耕地面积

  xx市耕地面积1985年为252.46万亩,1994年为245.37万亩,减少7.09万亩,年均减少0.788万亩。1995年、1996年两年土地普查分别为272.37万亩和278.32万亩,分别比1994年多27.0万亩和32.95万亩。XX年为245.98万亩,比1996年减少32.3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59万亩,耕地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如扣减1996年耕地普

  11/35查面积比1994年增加的32.95万亩,XX年耕地面积为213.03万亩,比1985年减少39.43万亩,减幅15.62%。

  xx市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XX年,xx市粮食播种面积22年年均379.06万亩,最多为1998年的413.48万亩,比年均面积增34.42万亩,增幅11.20%;最少为XX年的342.11万亩,比年均面积减36.95万亩,减幅9.95%;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71.37万亩,差幅20.83%。

  水稻播种面积。1985年至XX年,xx市水稻播种面积22年年均305.38万亩,最多为1990年的353.70万亩,比年均面积多48.32万亩,增幅15.82%;最少为XX年的283.77万亩,比年均面积少66.61万亩,减幅21.81%;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114.93万亩,差幅48.55%。

  xx市粮食总产

  1985年至XX年,xx市粮食总产22年年均126.94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44.1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7.16万吨,增幅11.90%;最低为1986年的107.58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9.36万吨,减幅15.25%;最高年与最低年差距36.52万吨,差幅33.94%。XX年比

  12/351985年增20.19万吨,增幅18.42%。

  水稻总产。根据xx市统计年鉴,1985年至XX年,xx市水稻总产22年年均113.88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25.22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1.34万吨,增幅9.95%;最低为XX年的100.36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3.52万吨,减幅11.87%;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24.86万吨,差幅24.77%。XX年比1985增0.51万吨,增幅0.48%。

  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和市、县、乡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观影响,统计数失真幅度较大。以XX年为例,早稻播种面积统计数为40.0万亩,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干部估量实际面积不会超过20.0万亩。各种旱杂粮播种面积,统计数为102.86万亩,实际面积估量不会超过60.0万亩。由于相当多的山垅田抛荒,中稻实际播种面积与统计面积亦有1/5左右的差距。

  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基础,假如扣除虚报面积,XX年的粮食总产和稻谷总产均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XX年早稻情况和晚稻播种情况

  根据xx市信息站收集各县统计,XX年水稻播种244.22万亩,其中双早40.01万亩(平均亩产404公斤),中晚稻175.13万亩,双晚

  13/3539.08万亩,播种旱粮107.22万亩,其中马钤薯15.63万亩,甘茹35.8万亩,大豆27.39万亩,花生12.99万亩,玉米15.41万亩。据调查后推算,实际面积早稻和双晚面积低于20.0万亩,中晚稻面积150.0万亩左右,旱粮面积60.0万亩。

  二、xx市粮食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情况

  (一)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情况

  xx市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引进消化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从事研究的单位有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及各县的县级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现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制、引进与开发、推广应用上,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方面在xx省内尚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先后有十余个新品种(组合)通过全国与xx省审定。继八十年代育成汕优63、威优77之后,又育成汕优明86、ⅱ优明86、ⅱ优1273、汕优82等新组合,水稻区试单产水平提高8%左右。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主要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水稻再生栽培、优质稻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稻烟菜菌优化栽培模式、甘薯、马铃薯脱毒高产栽培、花生、马铃薯复盖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提高xx市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作出了较大贡献。水稻单产20年来提高了50公斤左右,各种旱粮单产增加10%左右,超级稻单产水

  14/35平普遍达到650公斤,最高的达到900公斤。

  (二)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情况

  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队伍主要由各类种业公司和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组成,主体为农技站。推广情况:

  1、水稻良种复盖率达90%以上,旱粮作物良种复盖率达50%以上。

  2、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基本形成了早稻以佳辐占,晚稻以宜优系列三系杂交稻和两优2186两系杂交稻等为代表的优质稻种植格局。

  3、再生稻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多年均居全省第一位,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最高单产水平两季超过1300公斤。

  4、超级稻推广面积和单产水平全省第一,XX年全市推广67.38万亩,平均亩产562.99公斤,比一般杂交稻增产9%左右;XX年全市落实超级稻81.31万亩,建立了尤溪、沙县、永安、宁化四个省级示范片2.0万亩。超级稻再生技术研究XX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5/355、稻烟菜菌优化栽培模式被农户广泛采用,烟后稻、菜后稻、瓜后稻的产量较高,一般亩产超过6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800公斤。

  (三)绿色粮食生产情况

  进展“绿色粮食”生产是粮食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我市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工作,着力创建优质稻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种植生产。并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广泛宣扬,推介优质稻内在的品种特性和优势,引导农民适应粮食产业化经营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优质稻的种植。

  1、建设绿色食品工作网络。至XX年底相继成立了市、县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绿色食品工作网络建成,为我市绿色食品进展走上正轨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状况,及时制定了《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并对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企业给予奖励,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到XX年底,全市共有17家企业的2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基地控制面积7800多亩,绿色食品产值16405万元。

  2、绿色优质稻米的种植与推广。从XX年起,我市先后引进了

  16/35一批高产、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稻品种。如从江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987”,平均亩产400-55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50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15-20元,每亩可增收150-200元,深受农户欢迎。我市先后引进“佳福占”等8个优质稻的品种,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保证优质稻种植年年出新,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我市具有一定优质稻生产规模的有泰宁、宁化、明溪、建宁等四个县,面积分别为34483亩、64696亩、35000亩和15000亩。

  3、绿色优质稻米的市场建设。我市主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办法,加强与沿海销区的产销链接,进展订单农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鼓舞、发动沿海粮商到我市投资建仓储粮、联合创建优质稻生产基地。在XX年省内产销区粮食购销协作洽谈会上,宁化县与龙岩、泉州、厦门共签订稻谷购销合同38000吨,泰宁县与厦门、泉州、福州共签订稻谷购销合同24000吨。

  4、“绿色粮食”品牌建设。我市主动扶持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大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创新经营理念和品牌战略意识,鼓舞其筹集资金,更新改造一批高档优质的精、深加工设备,拓宽优质稻米的生产与进展空间,创立本市绿色品牌产品。目前,我市已有市佳源米业公司、宁化县佳穗米业公司和建宁裕芳粮食加工厂等8个企业生产的18个产品为“放心粮油”品牌,“放心粮油企业”4个。

  1/35三、xx市粮食加工、储存、流通、产供需状况

  (一)粮食供需平衡状况。我市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现状是:本地生产的粮食从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当地的粮食消费。但由于我市是水稻主产区,品种比较单一,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小麦、玉米、大豆、优质米仍是调入的主要品种。基本情况是:XX年我市总人口2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67万人,农业人口152.33万人。全年粮食供给总量162.97万吨,其中地产粮116.25万吨。全年粮食需求总量158.53万吨,粮食消费总量119.50万吨,其中口粮消费64.48万吨,饲料用粮45.45万吨,工业用粮3.63万吨,食品用粮5.6万吨,种子用粮0.34万吨。年初各类存粮49.77万吨,年末为54.18万吨。

  (二)粮食储备状况。以XX年为例,一是为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供给,全市地方储备规模共计57000吨(市级21000吨,县级36000吨)全部落实到位,远远超过了粮食安全警戒线,可以作为以丰补歉,救灾救荒,预防突发性事件的物质保障。市区落实大米储备1000吨,保证市区粮食出现异常波动时,大米供给不断档,不脱销。二是高度重视市县中心粮库建设,重点改造扩建市区粮库荆西粮库、东站粮库,仓容量分别为7000、1500吨。三是储备粮品质进一步提高,轮换各级储备粮20623吨,XX年及XX年产的粮食上65.5%。XX年,全市粮

  1/35食储备订单计划80158吨,其中省级6万吨,市本级8869吨,县级11289吨。

  (三)订单粮食收购情况。做到政策宣扬到位,让群众家喻户晓;为农民服务措施到位,方便农户售粮;收购市场监督治理到位,维护稳定的农村收购市场秩序。XX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9463吨,其中订单收购70470吨。XX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5240吨,其中订单收购69769吨。截止XX年6月,全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127本,并全部通过年审。

  (四)粮食加工情况。我市主动拓宽粮食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思路,提高粮油加工骨干企业产业化水平,进展粮油精深加工。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扶持和服务,创新粮油加工骨干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以资产不纽带,组建集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综合利用粮油资源,并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粮油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我市粮食品种有优质化和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据市粮食局XX年统计,全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大米579500吨,小麦粉37500吨。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8个,资产总计7310万元,其中大米4765万元;从业人数433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9846万元,其中大米2513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8995万元,其中大米25451万元;利润总额413万元,其中大米301万元。加工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47个(日

  1/35处理原粮100吨以下的44个,日处理原粮100-200吨的2个,日处理原粮200-400吨的1个),小麦粉加工企业1个;大米总产量116274吨,(其中特等米30156吨,标准一等米84859吨,标准二等米900吨);小麦粉总产量6897吨。从业人数中,大米399人,小麦粉34人。

  (五)粮食产销经营情况。以搞活粮源经营为重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产销衔接方式,实施“引粮入明”工程,同时,主动组织供需见面活动,加大产销协作力度,推动产销双方在粮食经贸合作等方面进一步进展,保证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几年来,省内粮食产销协作不断扩大,与沿海销区签定购销合同由XX年的25.55万吨,XX年提高到35万吨;与省外粮食产销协作关系不断巩固,XX年调入粮食8.25万吨,XX年提高到13.3万吨。通过产销协作平台,有效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建立了顺畅的产销衔接通道,增加我市优质粮食的市场供给量,有效地维护我市粮食市场稳定。

  四、xx市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粮食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

  近年来,xx市粮食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和农田基本建设也均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粮食生产却

  2/35呈现逐年下滑的局面。非凡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粮豆大量调入我国,粮豆价格持续低位徘徊,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生产下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呈现系统性危机状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稻播面积、粮食总产、稻谷总产均较大幅度下降(从我市粮食生产历史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这种趋势)。农田基本建设多头治理,规划、标准、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个别地方有截留经费补充办公费用的现象。

  2、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主动性不高。近两年,农村劳动力价格涨速过快,全劳力日工资从20-30元上升为40-60元,二年之内已近翻番。农资价格只涨不跌,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价格仍然较低,涨幅很小,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以XX年中上田段亩产千斤稻谷的收入成本比较,农民种粮的日工资为40元左右,位于农村全劳力日工资的最低位。按1000斤稻谷计算,单价0.8元,产值800元;成本:n肥65元,p肥20元,k肥44元,农药30元,种子20元,机耕30元,农具折旧30元,合计239元;生产用工:育秧1天,整地1天,插拔秧2天,施肥与病虫防治3天,收割2天,晒谷1天,渠道和田边杂草整治2天,粮食管运卖1天,合计13天,在不计地租情况下,扣除成本,日工资仅43.15元。如遇自然灾难或气候较差年份,产量下降,日劳动工资将大幅降低。中低田段的单产

  21/35更低,生产用工更多,效益更低。

  此外,由于粮食直补大部分均按承包田发放,农民不种粮照样领补贴,也降低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

  3、粮食生产劳动力日趋紧张,粮食商品率大幅降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艰苦,收益不高,青年农民大量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务农劳动力年龄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由于种粮效益低于其他的经济作物,务农劳力的投入更多的是投到经济作物方面,多数农户种粮仅以保住口粮为主,粮食商品率大幅降低。

  4、土地抛荒较为严重,粮食复种指数大幅降低。我市几乎所有乡镇均有耕地摞荒现象,但由于行政考核制度的制约,具体摞荒面积无法统计,估量全市摞荒面积达到10万亩。据沙县土地流转工作调查,全县摞荒面积达到8000亩左右,由于土地摞荒多发生在偏远的山垅田,调查人员难以做到逐段逐田核实,实际摞荒面积可能超过统计面积的一倍以上。XX年水稻播种190万亩,复种指数仅为1.118,比最高年份353.7万亩,复种指数1.6,种植面积少163.7万亩,复种指数降低了0.48点。

  5、政府对粮食生产的关注力下降。近年来,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关注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已

  22/35多年不被各级行政列为重要议题。除了中心强调和出台的相关政策之外,其它各级政府基本上属于口头重视。由于中心减免了征粮和粮食统购,解除了县乡镇干部在粮食生产上的压力,粮食生产已不再是县乡镇的中心工作。相当多的村干部和农民反映,现在的行政领导下村检查工作已经很少到田头了,粮食生产已基本上成了农户个人的事。

  6、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成果显著,但后继乏力。目前我市不少从事粮食生产技术研究单位,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已是名存实亡。现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制、引进与开发、推广应用上,水稻的其他增产技术及非主要粮食生产技术,由于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过程中科研单位与研制技术人员无法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几乎没有人员从事这些技术的研究,非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更新等生产技术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从外地引进。目前仅存的优势项目--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也因立项困难、投入经费少而逐步陷入困境。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存在“立项难、经费少”的问题。在今年我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已经没有相应的研究计划了。

  7、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原来主要是由各级农业局等推广部门完成的,由于推广经费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一些县、乡级农业推广部门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多数单位部门下乡的旅差费都严重不足。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示范与推广的工作力度、工作成效已较大幅度地落后于

  23/35前十年,虽然我市杂交水稻育种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受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和推广网络的缺乏,科研成果的示范工作成效亦较差,许多科研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了。种业公司是现阶段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但普遍存在示范规模小、影响力弱、售后服务差等等问题,栽培技术指导工作也严重滞后。且由于种业公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销售种子来获得经济利益,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只是它们的宣扬促销手段,示范推广的费用将全部作为成本计入到销售价格中,在种子销售过程中转嫁到粮食生产者—-农民的头上,无形中又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降低了粮食生产利润。

  (二)粮食加工、储存、流通、产供需方面

  1、需大于供将是我市粮食供需平衡进展的趋势。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我市的粮食生产在总量上如未能实现大的突破情况下,需大于供将逐渐成为我市粮食供需平衡进展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治理机制有待提高。一是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仍然不够灵活,影响了企业参加市场竟争的能力。二是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市尚有266人需要分流,其中购销企业217人,缺口支付职工补偿金960万元。三是粮食流通执法队伍有员编制和经费尚

  24/35未落实到位,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3、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治理落后,进展缓慢。我市大米加工企业有近百家之多,一些个体加工厂规模极小,最大企业日处理原粮200吨。且生产设备陈旧,治理营销手段简单,多数为家族式的治理,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企业分散在全市城乡的各个地方,为居民的粮食消费带来了便利,但也由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造成粮油加工业进展缓慢,产品品牌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同时,市场粮价的波动和资金限制,原粮储备不足,也影响了加工业的进展。

  五、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国家的进展进步没有粮食基础的支柱不可能持续。粮食问题历来受到广泛重视,粮食安全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粮食安全应包括:粮食的数量安全和粮食的质量安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统筹当前和长远,生产、流通和消费,根据我省情况来考虑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我省是一个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省份,是个缺粮省份,自给能力仅占50%左右,粮食问题一直是制约xx进展的一个大问题。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期间内,粮食供需将是偏紧的趋势,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

  (一)必须把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生产效益,提升粮食综合生

  25/35产能力,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保障粮食生产的要害要从政策和科技两个方面保护、进展粮食生产能力。中心已就耕地保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粮食收购保护价、农业科技人员深化粮食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科技示范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可供操作的具体政策,已为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进展制造了一个很浓厚的政治环境,现在的要害是如何将中心的政策结合我市的客观实际予以及时的具体的落实。

  1、依法保护耕地,保证基本农田不被侵犯并运用于粮食生产。近几年,我市能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幅度非常可观,很多农田被用于修路、盖房、办厂、植树、挖塘,稍为边远的地段出现较大面积的弃耕抛荒,耕地实际拥有量已较大幅度地低于统计量。因此,一是必须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首要政策目标,按照《土地治理法》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非凡是要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保护。二是整合农田基本建设机构,统一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标准、投入,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三是组织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对耕地保护现状进行一次仔细严厉的检查,具体调查农田抛荒实况,真正摸清我市的耕地数量。严厉依法查处违犯耕地保护的行为,对于可供恢复粮食生产的被占耕地应责令立即恢复耕作,争取二年内我市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400万亩左右。四是仔细总结农田流转工作经验,引导农田逐步向种粮能手

  26/35集中,提高规模化集约生产能力和种粮效益水平。

  2、要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粮食是非凡商品,粮食生产是相对效益较低的基础性的弱质产业,执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将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明显增强。要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进展,必须尊重市场法则,使种粮有利可图。在粮食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着手研究制定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和措施。一要加大对农业非凡是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仔细落实好对农民执行直接补贴的政策。二要采取政策措施降低主要农资价格,加大粮食生产机械的研制推广力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调动农民的种粮主动性。三要根据社会物价水平,及时调整粮食保护价,保证农民种粮效益,同时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服务体系,改善流通设施,为农民卖粮提供便利,保证货畅其流。

  3、制定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推广中长期规划,为粮食生产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柱。为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进展,一要继续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引进工作,继续抓好“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优质种子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二要进一步加强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优质高产品种的增产作用。三要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的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充

  2/35分发挥基层农技站推广主力军的作用。四要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推广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总量的内在价值量不低于XX年前的总量。

  4、加强通俗易行的实用型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步伐。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已经出现以老、少、妇为主的局面,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实用技术把握困难。政府应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应用科技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加强对通俗易行的实用型粮食增产技术研究的人才进展和经费投入,科研部门要面对现实,致力于农民投入少、简便易行的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如粮食新品种的更新、抛秧栽培等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

  5、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中心政府已将农民的职业教育列入今后一个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政府要制定农业职业教育长期规划,统合农校、农广校、农函大和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大规模地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工作,并将粮食生产的各项技术列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育、造就一大批年青、懂技术的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治理者。

  (二)强化粮食市场运作,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安全保障体系

  2/35加强粮食储备,强化市场运作,保证粮食市场稳定。做到粮食生产供给“保面积、稳粮源、多渠道、保畅通、供得上、调得动、管得住、有保障。”

  1、继续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各级粮食储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展等新情况,重新研究确定各级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包括种子、饲料粮、保健品、副食品所需粮食都要列入其范围。要按照(中心储备粮治理条例)的要求,加强和改善中心储备粮治理工作,保证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要督促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地方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责任和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打好物质基础,保证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他们所需的粮食。

  2、统筹省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运用粮食调运手段,为调节省内粮食市场服务。坚持“立足本省自已生产,余缺适时调剂”的方针,根据本省粮食供需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手段,灵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本省余缺适时调剂,为实现本省粮食总量平衡服务。同时,要鼓舞产销区之间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合作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2/353、创新粮食安全观,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化。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一是要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体系,非凡是如何保护主产区利益,稳定提高优质专用粮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和省级现代化商品基地。二是粮食贸易供给体系,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三是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预警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粮食法规体系建设。

  (三)加强市场分析猜测,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建设。目前我们对粮食市场的分析猜测工作相对薄弱,粮食流通治理部门作为联系生产和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猜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及时发现、判定粮食不安全状态,发出预警报,及时启动该系统应急措施,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使政府把握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1、定期分析和发布粮食供求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和流通。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快速、更贴近市场的监测系统工程,提升粮食市场信息的收集、储存能力,提高对市场动态的3/35分析和猜测能力。

  2、完善政府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确定调控预警指标,实施先兆预警。建立政府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具体规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才能收到明显成效。非凡是粮食主管部门和物价、工商、交通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粮油市场监控工作,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迅速有效地监控全市粮食安全状况。

  3、建立全省和区域性粮食应急机制。全省各地市要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方案和成立粮食安全应急指挥部,出现情况及时启动议案,保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并坚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充分发挥政府储备粮食、粮食风险基金以及重点粮食市场和骨干粮店、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的作用,进行调控,及时平抑粮价,稳定市场。

  (四)深化改革,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进展。

  当前进展粮食加工,推动粮食经营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进展来解决。总的是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进展意见》的精神,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动粮食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的要求,把

  31/35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作为进展粮食生产重要抓手,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进展。

  1、制定和实施进展规划。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和实施粮食加工进展规划,引导粮食加工业合理布局,渐进进展,避开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根据进展规划,落实分步实施的办法和措施,纳入实施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符合产业进展方向、有进展前景且带动力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搞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舞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粮食加工企业,从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3、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同契约订单,逐步扩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立,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组织,与龙头企业一起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在完善现有合同契约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股份合

  32/35作制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合同的法律效力。

  4、加快粮食加工的集聚地建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动员本地乡镇企业、民间能人、个私业主在园区进展粮食加工企业,促进园区成为粮食、饲料加工企业的集聚区,并且带动相关企业进展。

  (五)加快进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

  目前我省对粮食质量认证相对较少,粮食是大宗的农产品,也是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农业生产治理部门应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治理,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要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进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进展。加快进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产品,有效保障农业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健康进展。

  1、加大绿色食品宣扬力度。在广播电视等宣扬媒体开辟绿色食品开发园地,在农业969155网站上完善绿色食品网页,及时宣扬

  33/35有关知识和报导我市绿色食品开发进展情况,引导广大市民和农村提高对绿色食品的熟悉和参加进展生产的主动性,树立“不仅要多卖粮,还要卖优质粮”的观念。

  2、要竭尽全力,大做特做创品牌的工作,申报核准获取绿色标志食品的工作。一是仔细制定粮食等大宗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三品”认证率。二是确立创建“绿色粮食”品牌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种粮农户。同时,推动各种形式的,以经营绿色稻谷销售为主的农村合作组织的组建、创办。三是根据对土壤、水质、大气等的科学严格检测,确定“绿色粮食”生产面积,建档进册,插牌标明。规范标准严格的耕作、施肥、治理一整套技术规程,保证“绿色粮食”质量上档次。四是对现有的各种所有制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排队整顿,确立绿色稻谷的加工企业。并按“绿色粮食”生产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产品包装改造。

  3、加强绿色食品研究推广与服务。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致力于促进我市绿色食品事业的进展,推动绿色食品开发的横向经济联合,协调绿色食品科研、生产、销售、监测等方面的关系,组织我市从事和热心于绿色食品治理、科研、教育、生产、贮运、销售、监测、咨询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绿色食品事业理论研究、人员培训、社会监督、信息咨询、科技推广与服务。为进展安

  34/35全农产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推动我市社会和经济持续进展作贡献。

  更多文章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调研报告粮食购销企业分配调研报告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强化粮食局基础设施保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粮食储备库科学治理调研报告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调查报告粮食局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粮食批发市场调研报告粮食企业征管调研报告

  35/35

推荐访问: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