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6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6篇

时间:2022-05-23 08:40: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6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刚才同志领学了《学习纲要》中第六章有关内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确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今年是祖国的七十岁生日,最近我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绩,我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必须服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断优化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按照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我们党才能在新时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实现伟大目标。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自己要在政治上维护核心、情感上拥戴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就是要在河道管理监察工作上紧跟深中央步伐。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下一步,自己的工作要坚持推动河道管理高质量发展,强化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讲好故事,贡献新的力量。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2

  社会主义发展史读解这堂课的形式与前三讲有所不同,是由三位老师按照导入,加上六个阶段的串讲以及总结环节这样的形势来展开,三位主讲老师分别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海良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老师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付丽莎老师。首先是顾海良老师带领大家总体学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和教育。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他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4、苏联模式逐步形成;5、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6、我们党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高度,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仅仅团结在一起。

  接下来是付老师带领大家回到五百年前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源头,回到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乌托邦》的理想世界,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的《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空想社会主义不同于“大同世界”,是人类进入更高级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为了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产生的。希腊文里“乌托邦”指一个美好而不存在的地方,最早把这个概念引进中国的梁启超,严复等人把它翻译为“华严界”,在佛教中意为理想世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了经济条件(航海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阶级条件(圈地运动导致农民沦为无产者,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急需一种代表他们利益的理论,所以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所以说空想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物和对立面而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16-17世纪,当时状况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在18世纪,当时的代表人物都来自法国,当时资本主义从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厂手工业,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代表性国家就是法国,法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经济命脉,无产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反对剥削。法国成了欧洲革命的中心,为发展和传播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时候的空想社会主义已逐步面向现实,从理论上探讨废除私有制的合理性,甚至开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阐述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包含了对共产主义的初步探索。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在英法两国发展到巅峰,代表事件有珍妮纺纱机的产生和攻占巴士底狱,这时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现了,法国的圣西门提出“事业制度”,法国的傅里叶提出“和谐制度”,英国的欧文创立了“新拉纳克厂”并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方案“新和谐公社”。总体来说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很多合理积极的设想,使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到了很高的水平。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两个:1、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弊端的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2、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主张,这些设想和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的非常直接的影响。但它也存在很多片面性和不成熟性,最终历史送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迎来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曙光。

  马老师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了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说从诉诸人性的道德的,伦理的批判,转化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的、历史的批判;科学社会主义从此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这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被称为科学的原因。马老师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特别强调“我们的理论使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的加以重复的教条。”正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付老师又继续讲述了第三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第二次产业革命急速发展,资本加速积聚和集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革命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和激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一大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又探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思想。我们通过回顾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一脉相承,为像俄国这样经济条件落后的国家如何选择革命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苏东剧变的历史镜鉴三个方面讲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苏联模式的兴衰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深刻教训。至今已经30多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够忘记其中的深刻教训,要把苏东剧变作为最具有警示意义的历史镜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事业并没有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历经时代的洗礼更加充满了勃勃朝气,孕育着无限生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的事业有着远大而光明的前途。

  第五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2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第六时间段为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付老师通过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第五时间段和第六时间段进行了讲解。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为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思想,就更需要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历史的中国,更需要以历史的思维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继往开来,不断奋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不受重视的贫穷落后国家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中国式脱贫到中国式小康,从中国发展速度到中国发展模式,从中国发展触动到中国发展震撼,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选择。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新年贺词里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希望中国人民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这说明中国的发展绝不是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的。中国在为本国探索实现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式道路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看来,世界不同国家交往越紧密,“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在今天看来,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关于“一带一路”的构想,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行等等,充分说明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国正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3

  六个时间段是一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是一条主线,但并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

  比如说,与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并列的,还有其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改革和探索。还有发展中国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民族社会主义。

  再往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较快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他们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很多原则,他们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伯恩斯坦讲的,目标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所以说他们总体上属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资本主义。

  还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还长期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进行过长期理论斗争的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也是空想社会主义,近代中国也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在21世纪还会存在,不仅以思想流派的形式存在,还会以各种实践形式存在。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实践,究其根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成为消极因素。马克思说过,“虽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饶恕的。”1848年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总体而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4

  “四史”的基本经验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文化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

  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传承“四史”的力量,必须把“四史”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

  一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包括学习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等。其中,学习教育是基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精神财富,应该通过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二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一方面,要在学习历史中增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核心价值观不是突如其来的,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和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要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传承弘扬这些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是将历史教育和弘扬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为基础,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是青年学生了解过去、把握当下和开拓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育的实践中,学校要根据青年的特点不断牵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此外,要优化教育途径,创新历史观教育模式。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要善于运用电视、网络、微视频等各个方面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的历史知识有机融入,让广大青年在学习乃至娱乐中也能够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深的历史感悟,令我们的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5

  掀起“读史知史”热潮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会议强调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历史这本教科书,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用一根“红线”贯穿。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任务,是贯穿党近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探索的必然选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在记述大生产运动中说到,“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用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增强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应该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让历史“说话”,让70年的光辉历程,这幅气势磅礴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给新时代人民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

  捧一颗“红心”向党。“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是生活在解放前大众的共同心声。在今天,是中华民族接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长在红旗下,倍感今日甜”。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媒体汇总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4月份的工作安排表中,75项内政外交活动,12封致电致信,平均一天2至3项活动,其时间节点无缝衔接、密集繁重,更是体现总书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个个数据、一字字材料,诉说着一名共产党人“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他爱民为民的“红心”。“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生“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同志,用青春诠释“初心”的驻村干部黄文秀同志,对百姓有求必应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同志,“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守岛护卫兵王继才同志,七六〇研究所为保试验平台安然无恙的而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这些被人民点赞的好干部,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允诺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红心”, 时刻不忘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铮铮誓言,其心拳拳。

  读一封“红色”家书。家书,字里行间,承载着思念与关怀的真挚情感。当它被赋予红色,见字如面,字字千钧,句句血泪。卢德铭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东征北伐中屡建奇功,在他的一封行军书中写到,“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等……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卢德铭的大侄子)、少南(卢德铭的小侄子)。”1927年9月,年仅22岁的卢德铭战斗中不幸中弹,成为上井冈山时牺牲的最高将领。“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这是1928年,夏明翰在离开武汉临行前,给妻子写的诗,而后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浑身血污,承受着严酷的刑讯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行刑前满怀深情地诵读着写给儿子的遗言,“希望你,宁儿啊!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感受着家书作者们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一代代共产主义战士生命和鲜血诉说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正如诗人臧克家所写:“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读着革命烈士的家书,仿佛把时光又带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诉说着他们在革命战争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走一趟“红色”之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除了党史、中国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也要结合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组织瞻仰学习革命英烈事迹,到先烈们走过的路中去,这段路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可歌可泣的高尚品德,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做好“红色”文章和历史文章,实实在在地感受“红色”精神的发祥地,延伸“红色”足迹。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和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见面,他说,“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草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不妨走一趟“红色”之旅,传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体现了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铭记历史,铭记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看法篇6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立于我国由大向强新的历史方位,高瞻远瞩面向未来,体现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贯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升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点亮了强国复兴的“思想灯塔”,成为新时代具有开创意义的开篇巨作,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最具创新特色、最具时代价值、最具指导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展开,体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两个最核心的概念。而对这两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外还有自己的原创性贡献,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又提了两个有关“中国”的概念,一个是“中国话语”,一个是“中国方案”,我觉得这样更有整体性,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逻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多方面为党的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作出了深刻回答;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成为这一思想的重要支柱。一是新时代观。新时代观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二是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追求中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中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三是新党建论。主要体现在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致力于长期执政,进而开创根本区别于西方的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都是新党建论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四是新全球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问题的回答。

推荐访问:发展史 看法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