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疫情防控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完整版】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完整版】

时间:2022-07-02 19:10:03 疫情防控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完整版】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银行金融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法律作为进行金融活多的指导和约束手段,在金融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为大家整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希望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传统金融业嫁接互联网技术,缩短了金融交易的时间,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边界,但随之产生的风险比传统金融业也更复杂。本文分析认为,我们应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和风险类别,从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重视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投入五个方面入手,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软环境,推动我国金融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控制对策

  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动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产生和蓬勃兴起。以互联网技术支持的网上理财、线上结算、在线购物、网络众筹等电子商务、e金融服务充斥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互联网金融带给我们惊喜和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困扰,譬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非法交易、网上洗钱、网上走私......这些网络金融风险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隐蔽性更高、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复杂性更强,危害性也更大。充分认识网络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建立防御措施、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阐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分析主要风险及风险控制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制度缺失

  互联网金融业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物,且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尚无相应地法律制度、行业规则对其进行约束管控。

  (二)网络系统和安保措施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设计存在缺陷,系统死机、数据传输缓慢、客户私密信息外泄等事件时有发生。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极易遭受黑客攻击。

  (三)准入门槛低

  互联网金融业初期发展速度过快,准入门槛没有政策限制和行业监管,市场竞争激烈混乱,交易主体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业务人员缺乏交易经验,部分金融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行业违规违法行为呈现上升势头。

  (四)信用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征信体系整体水平低,数据缺乏,内容更新速度缓慢,部分信用评价结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因此信誉度和公信力不高,应用范围受限。另外,一些企业管理人风险防范意识差,漠视企业信用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交易前对合作方的信用状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进而导致交易出现危机。

  二、互联网金融业的主要风险

  (一)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技术具有远程快捷处理金融信息的能力,但如发生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等情况,风险积聚和爆发也会在一瞬间摧毁整个线上交易路径和数据库信息,这属于系统性风险,危害性和损失程度不是传统金融业局部损失可比拟的。

  2.技术选择风险/技术支持风险:线上金融业务需要一整套成熟、合理、高效地网络技术系统支持。如果选用的技术支撑系统兼容性不高或设计不合理、技术落后,不足以擎起庞大地金融信息数据的整理、加密、传输等过程,出现数据丢失、信息乱码失真等现象将延误商机,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运营风险

  1.操作风险:由于部分金融机构交易程序和交易界面设计不完善,金融从业人员计算机知识贫乏、网络管理和操作技术水平有限、对线上交易网络配置不熟悉等问题都能导致交易过程中不合规操作行为的出现,造成密码外泄、支付结算等错误,增加了安全隐患。

  2.信誉风险:线上金融交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后盾,如果技术支持不能给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准确、及时地服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引起客户不满,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失去客户群,使自身商业声誉和经济收益受损,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行业的崩溃。

  3.洗钱套现风险:与银行完善的征信系统相比较,一般金融中介机构信息辨识体系不健全,对客户身份信息、交易目的、财产状况等审核不够有效精准,一些不法组织利用互联网虚拟环境采取匿名注册、开立虚假账户、利用虚拟电子货币等手段进行洗钱套现等犯罪活动,给金融机构和客户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

  虽然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广泛性且获取成本低,但网络信息中充斥的虚假内容、病毒程序和恶意链接也防不胜防,人们处在污染的网络环境中很难鉴别和高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所以互联网信息大爆炸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实际交易中,交易双方对对方信息的真实程度了解有偏差,双方对交易产品和交易过程的了解也存在差异,可能造成交易无法实现或出现违约,仅2015年就有上百家金融企业因此崩溃倒闭。

  (四)法律风险

  我国法律建设进程远远低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现有法律条文都是服务于传统金融业或IT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业缺乏严格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使金融交易供需双方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进行商业活动时无法可依,基本权利和义务得不到保护和界定,基于线上投融资活动的跑路、诈骗、洗钱等不法行为屡有发生,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得不到法律护航。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查补法律缺失,加快互联网金融业的立法进程和法律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线上金融交易、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方面的立法进程,明确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网络交易各环节合规、合法、安全有效;
借鉴国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交易和风险防御的法律措施,结合我国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建设。

  (二)推进信用制度建设

  中国人讲究“诚信”,强调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但是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在制约人的外部行为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确定性。因此,在提高人们“诚信”意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评价机制和个人信用体系,推广政府主导的信用等级管理制度,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优化互联网金融软环境以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几率,促进金融业规范稳步发展。(三)完善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业具有混业经营的特点且运营模式多样化,而我国施行分业监管模式,两者口径不一致,导致互联网金融部分业态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给违规违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为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规范行业行为,必须创新建立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机制,成立互联网金融统一监管平台或强化一部门为监管主体其他部门配合的协作体系。例如:做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工商局、互联网信息技术部门等多个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防止出现监管交叉或监管空白的基础上,做到适度监管,既保证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金融创新,又要将各种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重视信息披露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按规定向外部用户,包括投资人、债权人、供应商、政府及有关部门等提供本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业绩信息、管理信息、风险信息、背景信息、投资信息、技术信息等,让用户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自身需要和经营目的理性地做出判断,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和损失;
企业由于信息披露增强了自身的透明度,促使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化、合法化,逐渐降低公司风险和行业风险。

  (五)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投入体系建设

  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能力;
吸纳懂金融、计算机、网络设计、管理运营等综合素质的人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优化网络金融运营的大环境,堵塞技术漏洞,弥补技术方案设计中的缺陷,通过开发口令加密技术、分级授权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加强对数据库、信息传输路径的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系统抗病毒感染和抵御黑客入侵的能力,降低技术风险和系统风险。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业是传统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变革和升级,由此衍生出的经营模式和行业风险带给我们巨大地机会和挑战,总结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风险种类:技术风险,运营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法律缺失、立法滞后的风险,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防御风险的对策: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重视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投入,在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的情况下,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子永.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J].商,2013,21:110-170.

  [2]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3]谢平,周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2-49.

  [4]张玉喜.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2,10:98-200.

  [5]许瑞.网络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6.

  [6]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3,49:1-40.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互联网金融蕴含的风险包括传统金融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及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开放性、快速性、全局性、交叉性等特点,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大对于市场

  准入及退出机制监管力度、注重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完善固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法规制度、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作者:郑晓栩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

  (一)内涵分析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涵方面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而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理念:其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处理中,具有的一切不可控性、不确定性以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1]。其二是指互联网金融会包含一定的传统金融产品在信用以及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会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出现技术缺陷风险及网络安全风险等。

  (二)基本特点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受到网络信息传播共享的影响,扩散途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快速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该特点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可控性降低。三是风险传染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交叉性,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类风险案件频频发生,导致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了正确的创新方向。例如北京在2017年的统计中,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超出800件,涉案人数超出1500人,并且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仍处于上升趋势。各地区近期还出现了一些违法经营金额大、涉及面广、社会危害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网贷行业项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现象频繁出现,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2]。例如2018年以来上海地区P2P违约规模超2000亿,6月全国46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还有些从业机构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本质却是在搞传销、集资诈骗,例如e租宝、善心汇事件。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从前期的野蛮生长过渡到整改合规的发展期,总体风险稳步下降。但作为由金融科技催生出的轻资产业务,其不断在创新与合规中进行博弈,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聚集的风险隐患需给予进一步关注。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一)传统金融风险在传统金融产品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一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期间,此种传统风险并未被杜绝,而是出现的频率愈发攀升[3]。信用风险突出表现在P2P网贷平台中,当该类平台发生金融产品交易行为时,投资者投入的本金及投资收益最终能否如期收回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另一种是流动性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该种风险可以称为核心风险,风险的发生源在于资产结构的匹配程度。以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服务,余额宝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一旦出现集中巨额赎回,就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二)信息技术风险就“互联网金融”本身而言,其主要是由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共同构建而成,而互联网风险的存在,也就是技术及创新所共同引起的。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复合性及复杂性均比较高,其中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漏洞、运行不稳定、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或者通过病毒等人为程序入侵计算机网络,利用钓鱼网站或公共WiFi非法盗取资金,截留、篡改个人信息等,致使网络故障和网络交易安全事件频发,危及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法律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同时部分监管部门并未将该项工作重视起来,导致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滞后,互联网金融法律性文件缺乏,部分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空子[4]。另一方面,受到互联网自身开放、无界限特性的影响,导致监管难度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合法性难以确定,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尚不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在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容易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从而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了信息壁垒,互联网金融相较传统金融而言可以解决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信息成本。但是,风险识别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对于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解决了部分供需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最难的风险识别则从单选变成了多选,皮球踢回给了客户,客户在风险识别层面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由于信息披露不到位、不规范,可靠程度不高,甚至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广告宣传行为存在误导性、夸大性,属于虚假违法宣传,导致消费者无法甄别众多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再者,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交易双方的“不在场”,使得与不对称信息相关联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较之传统金融业更容易出现。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建议

  (一)加大对于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监管力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经营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主要指围绕互联网金融主体所开展的一系列在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状况、人员参与规模、互联网技术及软硬件应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对工作的开展质量,提出了相对应的管理标准[5]。首先,必须严格准入管理。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不符合准入标准的,由相关部门予以取缔。通过实时监管,要求不符合准入规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下架,并令其运营企业进行整改。其次,应该加大互联网金融经营者退出机制监督力度,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提前预警体系。监管部门应将暴露出一定问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发现并识别企业擅自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视情况采取整治措施,对违规情节严重的从业机构依法予以关闭。

  (二)注重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互联网金融监管水平。其一,总结分析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系统,通过网站对接、网上巡查、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摸底情况,报送信息,及时预警,提供互联网金融平台安全防护服务。其二,需要积极整合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关的社交网络数据、交易数据、财务纳税数据及工商管理等数据内容,构建起完善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数据库,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还应该进行分级设置,数据资料加密留底,借以加大对于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其三,还应该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并为后续金融交易活动提供可靠信息。

  (三)完善固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法规制度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工作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互联网金融法律性文件不再缺乏,使得监管工作落地生根。首先,政府监管部门必须立足于法律视角,加快推进监管立法工作,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点逐步将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监督管理。其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及监管责任,使监管真空地带不复存在。最后,应该在行业内部构建起征信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领域涉及到的广告等宣传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保证真实准确,不得对金融产品和业务进行不当宣传,需要将每一款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特点及预期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明确告知投资者。严禁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虚假标的,必须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得通过虚构、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方法误导出借人,应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大对于投资者的教育力度,促使投资者真正了解其所投资产品的运行原理、运行特点,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金融产品,鼓励并允许投资者进行实地考察,既能够加深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同时也促进了业务的透明化经营。

  五、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集聚了一些风险隐患,这些风险一旦放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社会稳定产生危害。为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切实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建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财讯,2017,16(10):103-104.

  [2]郑欣,王慧,陈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和监管建议——基于PSR模型的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8(42):34-35.

  [3]蒋保华,史燕屏.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风险及监管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21(6):265.

  [4]李宝贵,孙建平,孙大忠,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和监管建议——基于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19):145-146.

  [5]薛妮.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分析与监管对策探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7,21(5):70-78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蓬勃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改革。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面临法律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4.040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流动及信息中介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作为渠道,方便快捷的为企业、市场提供服务;二是作为信用平台,如大病众筹、P2P网贷就是常见服务模式;三是作为中介,即依托互联网信誉形成的网络化支付交易。

  1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分析

  1.1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银行金融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法律作为进行金融活多的指导和约束手段,在金融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加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这就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例如,大病众筹有可能发展为非法集资,P2P网贷平台有可能被用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手段。

  1.2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相应的技术风险控制需要依赖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来完成。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

  1.3信用风险

  整个金融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石是“信用”,在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信用风险都是最核心的内容。传统金融机构能够依靠多种途径对申请人进行征信调查,而互联网金融是依靠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分析作为发放贷款与否的依据,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可靠保证,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另外互联网信用体系的数据搜集也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1.4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运作方案技术是否成熟完善,直接影响各种金融业务的开展,互联网金融运作技术方案的设计可能会存在设计缺陷或者操作不当,就会引发互联网金融运作技术的风险。一方面这种风险来自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来自技术方案的创新程度,例如,操作不当使金融网络平台受到黑客攻击、病毒侵染等,就会严重干扰平台的运行,甚至瘫痪网络平台。

  1.5经营风险

  随着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行业受到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金融行业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改变了以往的竞争态势,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有这明显的优势,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得金融行业门槛降低。在快速发展的同事,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经营能力有限,自身防的风险防控能力与迅速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直接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经营风险。

  2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建议

  2.1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否得到客户的支持,直接关系到有无充分的资金。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推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具有“跨界”、“混搭”的特殊性,现有的监管制度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准入机制的监管,及时监测互联网金融运行中的风险源,对存在的重大隐患能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还要依托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导,保障互联网金融体制的有效运行。

  2.2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以打击金融范围为基础,依托法律手段指引互联网金融活动,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性,提高行业门槛,对违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严厉惩罚,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2.3加大互联网金融技术的研发力度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技术方面还不完善,面对交易平台感染病毒或受黑客的攻击,我们要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升级、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保密措施,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同时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2.4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

  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有利于提升大众的信心。目前,互联网金融系统还未形成统一的征信系统,导致相关部门监管出现漏洞。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征信系统,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共享信息数据,建立统一的网络征信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的信息保护力度,引导消费者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3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勢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结合催生出的一种新兴行业。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大胆创新,如尝试金融与互联网交叉监管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吸取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精华,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商会、协会等网络化监管组织,提升行业的自律性,构建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4结束语

  对于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要提早做好防控准备,多措并举,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技术研发能力,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打造一个健康、稳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朴铭实.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J].税务与经济,2017,(03):52-55.

  [2]于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301.

  [3]易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分析[J].时代金融,2018,(36):29+31.

推荐访问:互联网 防控 对策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分析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