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歌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2023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时间:2024-01-04 12:12:06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3篇

第1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在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

2009-04-03 15:30:58 来源:“中国舟山”政府门户网站

  

周 国 辉

(2009年2月16日)

市“两会”刚刚结束,我们紧接着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海洋旅游业发展情况、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海洋旅游业发展主要思路和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推进舟山旅游强市建设。刚才,梁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忠志副市长宣读了先进名单,表彰了先进,各县(区)和市旅游局、市交通委还要交流工作经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把海洋旅游业摆到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旅游总收入已从2004年的51.18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02亿元,2008年旅游业及其相关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1%,这个比例在全省是最高的。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是综合实力有新增强。2008年,全市旅游业成功实现了“双突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
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9.5%。普陀山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全省仅三个),普陀区被评为省级旅游经济强区,普陀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行列。

二是旅游品牌有新提升。“舟山群岛”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海鲜之都”、“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等称号。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已成为国家旅游局重点推荐旅游节庆活动。这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舟山的国际沙雕节又被列为全省精品文化节庆项目。

三是项目开发有新突破。制定了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围绕“海”、“佛”两大主题,大力开发以“舟山群岛·八大游”为重点的海洋旅游产品,“佛岛”、“钓岛”、“沙岛”、“泥岛”等主题岛屿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海洋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旅游节庆活动得到有效整合。从今年起,市里对旅游文化节庆资源进行了整合,统一为“中国海洋文化节”和国际沙雕节、观音文化节(即1+2模式)。

四是目的地建设有新进展。以朱家尖旅游集散中心为重点的旅游门户建设开始启动,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的海陆空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一批高星级酒店相继建成营业,旅游接待能力继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五是旅游体制机制有新完善。旅游工作领导机制不断健全,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和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县区实行了风景、旅游一体化管理,大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同时,成立了浙江省海洋旅游研究院,组建了普陀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旅游研究和策划水平不断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旅游业发展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除普陀山外,旅游精品不多,旅游开发存在同质化问题,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吃住行游购娱”发展不协调,与大桥时代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大众化、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节目匮乏,致使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不高;
旅游企业“散、小、弱”的状况未根本改变,旅游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制约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要实现全市海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改进。

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旅游消费市场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据统计,目前世界旅游业已超过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全世界每10美元的GDP中就有1美元来自旅游业。旅游业每投资1美元,相关行业就增收4-5美元;
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可带动间接就业5人。旅游业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直接涉及14个产业,间接影响47个行业,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低能耗、快产出、少污染的“无烟工业”,作为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关联产业”和扩大开放的“友好产业”突出来抓,带动社会投资、就业和税收的快速增长。据国际旅游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相关消费达到2万亿欧元,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际旅游业仍达到了6250亿欧元,充分说明了旅游业的生命力。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但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舟山对台直航政策,尤其是大陆连岛工程的建成通车,更为我市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最大最直接的利好消息。省委、省政府对舟山海洋旅游发展非常关心,赵书记提出的六大基地中,其中之一就是海上海岛旅游基地。此外,我市申报的海洋旅游试验区工作也已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如能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进舟山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切实坚定信心,把旅游业作为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加快“服务富市”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龙头性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作为展示舟山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强化合力,全面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二、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全面推进海洋旅游基地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城市建设,突出“海”、“佛”两个主题,积极推进海洋旅游试验区建设,抓住“建设”、“管理”、“营销”三大环节,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加快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推进海洋旅游基地建设,把舟山建设成为最宜人居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2009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
旅游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2%。到2012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400万人次,旅游收入160亿元。

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切实提高舟山海洋旅游的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精品是特色的载体和支撑。要尽快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发展优势,必须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打造精品、深度开发。一要加快推进精品景区、项目建设。要全面贯彻《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条例》,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景区创建等工作,扩大普陀山效应。围绕“海”、“佛”两大主题,加快推进以“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群岛海上游、岛村渔家游、禅修体验游、佛教文化游”为重点的“舟山群岛·八大游”。扎实推进白沙等五大钓场建设,精心组织国内外专业海钓赛事等活动,积极发展大众海钓游。深入实施“中国海鲜之都”建设工程,倾心打造以沈家门夜排档为重点的海鲜美食精品,通过举办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海鲜美食论坛等,挖掘舟山海鲜饮食文化内涵。抓紧开发建设泗礁基湖等滨海度假区、朱家尖羊峙山岛等会所岛屿和桃花等海景房产,办好“船”、“渔”、“佛”三大博览会,打造海洋度假、会展精品。借鉴“佛岛”普陀山经验,打造“沙岛”、“侠岛”、“泥岛”等品牌岛屿,推出“印象普陀”等海洋旅游文化大戏,新建桥梁博物馆、佛教博物馆、“里斯本丸”纪念馆等专题文化场馆建设,深度开发海洋旅游文化。积极推进邮轮、游船项目落户舟山,加快推进朱家尖岛、桃花岛、凤凰岛等游艇基地建设,开发嵊泗列岛、普陀山周边区域、舟山本岛南部岛屿等环游线路,积极引导旅游从“岛上游”向“海上游”发展。加快海岛特色精品渔农家乐发展,保护性开发一批具有“石墙青瓦”等典型海岛特征及浓郁渔农村特色的民宅群或村落,推进岛村渔家游上层次、上水平。积极发挥佛教圣地的作用,推进宝陀讲寺、佛教图书馆、素斋馆等禅修设施建设,定期举办开坛讲经、入寺禅修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修身养性。建造“不肯去观音号”游船,开发舟山群岛朝佛之旅、佛法东传之旅等专题活动,建成中国普陀山佛教学院(筹)、普陀山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场所,系统拓展佛教文化,提升佛教文化内涵。通过精心打造“舟山群岛·八大游”等系列品牌,从总体上提高舟山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真正使舟山旅游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火爆局面。二要深入挖掘佛教、海洋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景区景点建设上,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人文景观,都要注意突出舟山的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使之保持永恒的魅力和鲜活的灵魂。要实现景点景区建设与佛教、海洋文化的有机融合,增强景区景点的知识性、趣味性,能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从而提升景点景区的文化品位。三要努力保持景点自然生态风貌。原始的海岛海洋自然生态风貌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物。在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上,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工雕琢成分,维护山水的连续性,保持舟山海天一色的自然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在景区景点建设中,建筑结构上要采取“外土内洋”的方式,提倡既回归自然,又富于现代气息,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完美融合。旅游、城建部门要加强景区景点建设项目的预审监管。同时,要认真做好节庆(会展)整合提升文章,精心策划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观音文化节、国际沙雕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活动,活跃旅游市场。

(二)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切实增强海洋旅游业的承载力。大桥建成通车,最直接拉动的是以海洋旅游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适应大桥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坚持软硬件并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舟山旅游城市形象。一要加快旅游门户建设。重点推进朱家尖、小洋山、普陀山、金塘连岛大桥入口等一级门口和定海城区、新城、沈家门、岱山双合、三江—西码头、普陀台门等二级门户建设。近期要抓紧蜈蚣峙、定海城区、新城、沈家门、三江—西码头五大门户建设,以应对大桥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旅游门户作用,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全市旅游集散网络。二要不断改善交通条件。重点提升各旅游发展区之间以及舟山本岛与各旅游发展区的运力、舒适度,尽快由运力保障型向舒适快捷型发展。加快构建以舟山连岛大桥、普陀山机场和各旅游集散中心为枢纽的海陆空一体化联运网络,抓紧建设舟山与省内外各大城市互相连通的旅游交通网络。三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稳步推进高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清洁、卫生、舒适、安全的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建设,力争到2012年高星级酒店达到15家。鼓励在旅游城镇、旅游区周边建设符合规划的家庭旅馆,充分体现舟山风土人情,使之成为具有舟山特色的旅游产品。四要切实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与旅游景点、景区配套的道路、旅游交通地图、旅游景区指示牌、停车场、广告牌、公共场所等配套设施。加强旅游服务方式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集旅游信息库、旅游目的地管理和营销系统于一体的旅游信息中心,建设旅游信息网站、旅游电子商务、“数字景区”,进一步完善卫星账户,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方便游客自由选择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五要抓好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的标准化建设,引导旅游企业推行国际质量认证标准,提高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水平,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抓好旅游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窗口服务水平。

(三)创新体制,搞活机制,充分激发海洋旅游业的原动力。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建设海洋旅游综合试验区为契机,认真落实好旅游业扶持政策,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海洋旅游综合试验区已正式写入了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的领导讲话文稿中,也写入了局省旅游合作备忘录中,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具体内容。发展模式上,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要加强旅游的规划研究,充分发挥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作用,利用好浙江海洋旅游研究院、舟山海鲜研究所等平台,推进旅游规划、研究上水平。资金投入上,要发挥好政府3000万旅游发展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向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投资,推动我市旅游精品项目、旅游门户、旅游交通等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国内外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前来参与投资旅游开发,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推动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主体培育上,要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步伐,放开搞活中小旅游企业。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扶持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中洲旅业集团等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旅游品牌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旅游企业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机制上,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协调机制、落实考核机制和推进督查机制,及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管理方式上,要进一步强化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政策、产业规划、市场监管、宣传促销、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大力培育和壮大旅游行业协会和与旅游相关的中介组织,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积极稳妥探索风景、旅游一体化运行机制。区域发展上,要深入实施旅游强县(区)、强镇、特色村战略,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加快朱家尖、桃花镇、高亭镇、菜园镇等旅游强镇建设。按照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划定旅游发展区,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制度,推动发展区健康有序运行。

(四)加强营销,拓展市场,不断扩大舟山海洋旅游的吸引力。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需要大力营销。要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科普、文化、交流、对外友好活动、招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宣传促销立体网络,不断扩大境内外客源。一要积极扩展宣传途径。深度发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通车效应,做足“桥”、“通”字文章,及早策划和实施宣传促销方案,做好大桥时代舟山旅游业的整体营销工作,充分发挥大桥效应。在宣传营销中,要做好“合”的文章,打响“舟山群岛、海天佛国、渔都港城”品牌;
在坚持“合”的前提下,要发挥各自特色,扩大影响力。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的有利时机,主动加强同上海世博局的合作,加大形象宣传、旅游服务、市场开拓、项目开发的接轨力度,让舟山走进世博,使世博走向舟山。要加强与中央、省等强势媒体的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舟山群岛”品牌整体宣传。加强市内旅游宣传,在宾馆、车站、机场等游客集中的场所,免费赠阅旅游宣传资料,及时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信息服务。要加强旅游公益广告牌建设,做好面向公众的旅游宣传。二要不断创新促销方式。高质量、高水平开展节庆赛事促销活动,积极利用海钓赛、自行车赛、沙滩足球赛、排球赛等,组织开展旅游促销。主动邀请国内外旅行商、新闻记者和艺术家等到舟山实地采风,设计编印各类高质量的光碟和图文宣传品,提高宣传促销成效。三要大力开拓客源市场。要深入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境内重点加强同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的互动合作,积极利用长三角“15+1”和浙东南旅游联合体等平台,加强旅游项目合作开发,打造海洋旅游、佛教旅游等精品路线;
境外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注重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特别要紧紧抓住舟山对台直航机会,扩大台湾市场。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扩大游客总量的同时,要努力开辟新的客源市场,着力调整客源结构,大力发展中高端客源,提高旅游消费水平。现在杭州等地都在通过发放旅游券等方式,扩大旅游消费,我们要积极研究探索旅游券共享等问题。

(五)促进结合,提升功能,积极发挥海洋旅游业的拉动力。旅游业是不是真正的支柱产业,是不是有地位,关键看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对社会的贡献度。要把旅游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促进旅游经济与各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繁荣海洋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服务。要促进旅游业与经济相关产业的结合。要加快完善有舟山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延伸旅游产品链、服务链和经营链,大力开发工业旅游、港口旅游、大桥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培育旅游创意、旅游中介、旅游咨询、旅游教育培训等旅游服务组织,开发“渔、船、佛”等旅游特色商品,拉动临港工业、渔农业以及港口物流、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流通、房产开发、信息通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发挥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迎接大桥时代、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勇挑重担。要促进旅游业与文化的结合。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批富有浓厚舟山海洋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精品,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要促进旅游业与提升城市形象的结合。通过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要以文明景区、景点创建等为抓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高旅游业社会效益。要促进旅游业与新渔农村建设的结合。策划好旅游致富项目,搞好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渔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特别要重视和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中相关利益者的矛盾和问题,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渔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三、强化合力,狠抓落实,推动海洋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舟山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强化合力,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把我市旅游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强化合力。发展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性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快速发展,在大桥时代中勇挑重担,必须有相关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核心资源政府要主控,掌握海洋、海岛、岸线等重要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政府要主抓,不仅要制定总体规划,还要研究制定专业规划;
旅游品牌政府要主打,做到整体包装、整体策划,实现品牌兴旅;
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要主建,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
旅游秩序政府要主管,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把舟山建设成为诚信、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主体政府要主育,加强重点旅游企业的扶持,抓紧培训旅游服务人员,大力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旅游主管部门要做好旅游“金三角”、重点区块、重点景区的发展和建设。要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在政府规划、政策、制度、管理的导向、引导和规范下,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多元化发展。要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旅游工程一定要建设成带动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让群众参与、受益,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二)要落实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推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市委、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了税费优惠、要素保障、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根据政策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防止政策空转,确保政策落地,使政策受益者实实在在享受到实惠。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督察,对执行政策不力、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查处。要强化协调,切实研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三)要优化环境。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优化环境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要加强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旅游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全面提高依法治旅水平。深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完善旅游价格管理,从源头上解决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打击恶性削价竞争、购物欺诈等非法违规活动,净化规范旅游市场,依法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旅游创建活动,加强旅游安全检查,保障游客健康和安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人才,切实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特别要提高窗口行业的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语言、生活、饮食、文化、订房、购物等各方面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舟山,诚信旅游”的良好旅游环境。

新的时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研究安排全省旅游业发展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代表李金早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旅游行业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敬意!

本次会议是全省召开的第四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彰显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鹿心社书记、刘奇省长亲自出席今天的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相信,这次会议对加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开启新一轮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对促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的战略腹地,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重要节点。江西是中国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地,景德镇瓷器举世闻名;
江西是山地旅游资源的集聚地,庐山的“悠”、三清山的“秀”、龙虎山的“绝”被世人称赞;
江西是乡村旅游的田园胜地,有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婺源;
江西是红色旅游的向往地,有代表革命精神的井冈山、南昌。江西还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称赞“江西是个好地方,生态优美,名胜甚多。”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这些美景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总的讲,江西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在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江西省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提升、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投资、旅游扶贫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许多亮点,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提供了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江西省通过“申办制”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举办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这种“以会促业”“以点带面”的做法很值得称赞。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各级旅游发展委员会,近期又在部分重点旅游目的地设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初步构建了现代旅游治理体系,这是打基础、立长远的务实之举。江西省上下同欲,对旅游业发展充满激情与干劲。据我了解,萍乡市建立了旅发委兼职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升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力度;
鹰潭市举全市之力同时推进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出了主题乐园、实景演出等一批新的旅游产品;
吉安市紧抓苏区振兴机遇多措并举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
2016年,抚州大觉山、上饶龟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滕王阁景区推出了《滕王宴乐》实景演出,全面提升景区质量。这些成果来之不易,为江西省旅游业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江西旅游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率先发展。我们对江西旅游业乘势而上、实现新一轮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第3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会前,大家考察了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古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国家旅游局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杜江副局长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提出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1

一、坚持立足省情,充分认识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石油业、汽车业一并成为世界三大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强化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时,作出“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要大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全省产业发展中地位、作用,坚定了我们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为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云南建设旅游强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历经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发展、90年代的加快发展、2000年以来的支柱产业培育和2013年以来的旅游强省建设四个阶段,旅游业实现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全省旅游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综合带动效应日益增强,“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4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86亿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31.06万人次,云南成为闻名遐迩、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总收入2665.7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43%,72万人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带动360万人的间接就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建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省共有2万余家旅游基本单位。全省共建成包括6家5A级景区在内的A级旅游景区214家,成功打造石林、大理、丽江、版纳、腾冲、香格里拉等一大批知名旅游目的地。无论是从产业发育程度,还是从市场接待规模、品牌形象树立等方面,云南都已经具备建设旅游强省的基础和条件。

(二)云南建设旅游强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资源禀赋看,云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汇聚了除海洋旅游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拥有自然、民俗、气候、生态和区位五张靓丽的旅游名片,云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空气、宜人气候和多彩风情显示出无穷魅力,既是旅游天堂、也是养生天堂。从省内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看,由昆明—大理—丽江—迪庆一线独秀发展,到以昆明、玉溪、红河、楚雄、曲靖5州市为主体的滇中核心旅游圈,以昆明、大理、丽江、迪庆4州市为主体的滇西北精品旅游线和以西双版纳、红河、德宏、保山4州市为主体的沿边开放旅游带三足鼎立,2014年全省有5个州市游客接待量超过2000万人次,还有7个州市游客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8个州市旅游总收入超过百亿元,全省旅游呈中心扩散、全面开花之势。从区位优势看,云南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长江、珠江、澜沧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近年来,在全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缓的不利形势下,口岸入境“一日游”稳步增长,周边的四川、重庆、贵州、广西4省区和东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6省占全省国内客源市场的27.3%、33.9%。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我省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将会明显提升,发展旅游产业将是云南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

(三)云南建设旅游强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消费发展阶段看,按照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时,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消费需求,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我国大众旅游的时代已经开始,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康体运动、养老养生、跨国体验成为新的旅游热点,银发市场、少年儿童、商务人士、城市白领成为新的旅游客源。中央因势利导,把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把提升旅游消费作为六大消费工程之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云南人游云南”的势头愈发明显,省内游客占全省国内游客总量从2010年35.7%上升到2014年的43.7%。随着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居民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持续增长。从主体功能区要求看,我省78%的国土面积为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些地区景观奇特、生态优越,发展旅游业和与旅游相关的生态产业,是最佳选择。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旅游业是一块关联度超高、产业链极长的“超级大蛋糕”。旅游经济是“旅游+X”,旅游发展迸发的巨大能量正全面渗透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从经济影响方面看是动力产业,从社会影响方面看是民生产业,从生活影响方面看是幸福产业,从环境影响方面看是低碳产业,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同时,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旅游业是重要依托、重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增加进出口、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具有重要作用;
对促进农民减贫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就业、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症结

多年来,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云南旅游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从旅游人数来看,2014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约为山东、江苏和四川的1/2、重庆的4/5,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从排名西部第1退居西部第2。从旅游收入来看,201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约为广东的1/3、山东和四川的1/2。从旅游人均消费来看,赴滇国内外游客人均花费895.16元/人次,比广东省少353.84元/人次,比浙江省少528.84元/人次,比四川省少7.89元/人次。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旅游非基本消费(游、购、娱)和基本消费(吃、住、行)比重一般为50:50,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是70:30。我省旅游购物花费占总消费的20.94%,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水平,旅游交通、景区游览花费分别约占总消费的13.15%、13.39%,均高于周边省区市,“门票经济”现象较为突出。从旅游时间变化来看,旅游淡旺季分化依然明显,入滇旅游者的平均停留天数增长幅度缓慢。从旅游企业看,“小散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2014年中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和旅游集团20强排名,我省本土旅游企业没有一家入围;
全国11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中,我省仅有2家。产生这些问题、形成这些差距,找原因可以讲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形势在变、市场在变,我们抓旅游的思维和方式没有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旅游业是市场化水平和开放度较高的产业,也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成长发展起来的产业。总体上讲,过去我省旅游业主要是通过相对粗放、外延式增长的方式实现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全国旅游业发展格局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却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运作模式。通过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旅游工作者以及游客的调研座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云南曾经在多个领域开创全国旅游发展先河,时至今日,云南旅游也不乏新创意、新创造,但“墙内开花墙外香”。深刻反思下来,就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突出优势,致使很多好的想法和举措难以实施、落地较慢。

(二)规划调控力度偏弱。旅游规划缺乏系统的技术指标规范、评审标准和执行评估机制,前置审查与立项审批相互脱节,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各级各类旅游规划在宏观指导层面统筹力度不够,在微观实施层面精细化程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还较为普遍,对生态资源环境无序开发利用情况时有发生。

(三)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传统景区日趋老化,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发展还在形成过程中,观光旅游产品占主导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全省6个5A级旅游景区和70%左右的4A级旅游景区均起步开发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旅游重大项目中休闲度假内产品仅占25%左右,高品质的旅游娱乐活动、旅游购物场所较为匮乏,很多新开发的旅游产品盲目追求高端化和“私人定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水平总体还偏低。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体系还不够健全,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偏少、档次偏低。

(四)旅游外部环境不优。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小长假和黄金周期间不同程度存在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问题,零负团费现象较为严重,侵害旅游者和导游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非法经营和垄断经营行为及旅游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旅游厕所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卫生条件较差,旅游自驾车、房车露营地产品数量严重不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还不到位,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五)人才科技瓶颈凸显。旅游人才平均素质不高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高A级旅游景区、知名品牌酒店,特别是规划设计、咨询管理、经营管理、文化娱乐等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旅游人才和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青黄不接现象突出。现代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整合,旅游信息化投入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和不配套的矛盾较为明显,缺少全省的统一平台和规范指导。

(六)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旅游行政管理面临“小马拉大车”的窘境,旅游市场联动执法和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各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改革试点地区的管理体制较为传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还存在“两张皮”的情况。旅游开发建设在立项审批、用地供给、金融支持等方面还存在环节多、周期长、手续复杂等制约因素,鼓励引导国内外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经营管理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公平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三、坚持抓住关键,全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这是一个近期与长远、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相结合的目标体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顺应旅游市场发展大势,聚焦问题、理清思路,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努力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发展的新跨越。一是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坚持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并举、体制突破和政策保障共推,清除“拦路虎”、“绊脚石”,解决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各种狭隘封闭的地方、部门和个体利益。二是向融合发展要动力。致力于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与城镇、文化、乡村、生态、产业建设和沿边开放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三是向游客满意要动力。把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取向,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创意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断做优旅游服务,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吸引更多游客心仪云南、畅游云南、驻足云南、恋想云南。四是向提质增效要动力。统筹好旅游业发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在旅游人均消费、平均停留天数上求突破,推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发力,大幅提升旅游业对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抓好6项工作:

第一,要抓规划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业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法定地位,坚持规划引领发展、规划指导建设,通过规划将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构筑旅游强省建设新基石。各级政府在推动“四规合一”的过程中,要将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公共设施纳入其中,加强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前置审查力度,从根源上杜绝旅游产业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坚持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而不是以邻为壑、单打独斗。我省一些地区单个资源很好,但如果没有大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很难成大势,要加强全省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引导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旅游优势区域、优势景区、优势景点集聚,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当前,要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滇中核心旅游圈、滇西北精品旅游线和沿边开放旅游带三大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创建特色品牌。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舍得下功夫、下本钱请有经验、高品质的专业团队主持或参与规划设计,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导性、可操作性,不能搞那些低水平、大路货的东西。云南旅游贵在色彩斑斓,要注重在特色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制定出主题化、个性化的地方旅游规划,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杜绝千篇一律、百城一面,使我省旅游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活力、更富魅力。要以全产业链条的理念来发展旅游、规划旅游和建设旅游,任何一个地方做规划都要考虑旅游六要素如何构置,旅游产业如何与传统产业和新业态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产业要素之间协调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饭碗”,破坏资源、破坏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特别强调,“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它们弄没了、搞坏了!”要把好规划源头管控关,牢固树立“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规划理念,更加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人文资源,让独特的旅游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第二,要抓产品升级。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旅游强省,关键要打造旅游精品名品,使我省景区景点变得更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结合旅游市场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健康服务、养老养生、温泉疗养、装备制造、自驾旅游、户外运动、边境跨境旅游等新业态,积极推动我省旅游产品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向深度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重方向转变。要依托省内的各类旅游度假区、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和重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新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有效发挥集聚、辐射、示范作用。要下大力气搞好旅游商品开发,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打造系列“云南好礼”品牌,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线路和景区建设一批大型旅游购物点,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要狠抓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国家公园项目、旅游型城市综合体、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建设,在科学规划、合理论证的基础上,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精品旅游产品。要更加注重自然、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深度利用,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创意、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水平,形成特色化的发展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能力。要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像抓高A级景区创建那样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惠民富民产业。

第三,要抓宣传营销。旅游就是要靠吆喝、会吆喝。要建立完善“政府、媒体、企业、中介”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形成多部门、多层次联合协作的强大合力,发出云南旅游好声音,不断扩大和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品牌形象和旅游产品对目标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宣传、外事、侨务、商务、对台、文化、新闻、广电等部门和单位,要利用各自平台进一步加强云南旅游形象宣传,让大众关注云南、了解云南。要积极策划开展专题事件营销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应用等新兴网络方式进行营销,提高宣传营销的现代感和亲和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云南。要加强旅游目的地推广,灵活运用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和航线营销等营销方式,通过新兴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使旅游产品通过网络热销客源市场。要加强对客源地的市场调研,按照细分市场特点精准制定营销策略,推出旅游产品。要以商务人士、中老年、上班族、青少年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招徕更多游客。要借助国内外专业旅游营销机构、中介组织,开展小规模、多层次、短周期的精准旅游促销活动,打通市场渠道。

第四,要抓开放合作。开放是旅游的本质特征,也是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由之路。要在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联合品牌营销、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和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区域性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等方面加强研究、重点推进,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特别是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全面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旅游交通、人员往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景区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业,打造一批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把我省建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要深入推进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滇桂黔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泛珠三角旅游区合作,实现旅游客源、旅游接待、旅游交通、旅游线路、市场推广等全面对接、深度合作,打造省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区域旅游的互利共赢。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千方百计把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大旅行社引进来,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旅游管理公司建立优先引入机制,支持引导省内国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投资开发,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中小微型旅游企业,鼓励旅游企业抓住“互联网+”机遇,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创意创客行动。要鼓励支持省内有实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广阔旅游市场输出客源、资金、技术、管理。要积极引进和转化国际旅游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做好“定制化”市场、“新生代”市场、“银发”市场等未来主流消费群的个性化服务,鼓励国际旅游组织在滇设立相关分支机构,共同合作发起设立国际化的旅游组织和常设机构。

第五,要抓科教兴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加快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导游、旅游开发建设等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合作,培养一批高端旅游人才,鼓励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等机构来滇设立分支机构;
依托省内相关高校资源,建立一批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一体化的旅游培训基地,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让导游成为云南旅游的重要“软实力”。要用现代科技武装旅游产业,加快建设专业化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旅游业孵化转化和广泛应用,推动旅游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立全省旅游多功能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网络游客服务中心,发展一大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既为游客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也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加强旅游理论和政策研究,完善旅游理论研究机制和旅游工作专家咨询机制,加强旅游相关学科设置和研究基地建设,重视对云南旅游工作实践经验和发展教训的总结提升。

第六,要抓环境优化。能不能让“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品牌走向全世界,关键是看我们的旅游环境是不是很好、旅游服务质量是不是过硬。一要优化旅游交通环境。努力实现通往5A级景区公路的高速化和通往4A级景区公路的高等级化,重点打通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有效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结合沪昆高铁、桂昆高铁和省内多条城际快线建设,提前谋划沿线旅游资源、线路、产品的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争取开辟更多通往欧美主要城市和成熟客源地的航线航班,尽快启动实施省内城际间的“空中巴士”计划,加快建设覆盖省内游客集中区域、主要旅游目的地、重点旅游景区并与周边省(区、市)联通的通用通勤航空网络。二要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环境。旅游“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迅速掀起“旅游厕所革命”。要加快发展旅游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鼓励支持规范开展“分时租赁”、“异地交车”等旅游车辆租赁业务,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友好型自驾旅游目的地。要规划建设一批游客服务中心、无障碍旅游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同步提升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监管运营水平。三要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市场秩序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关乎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要针对旅游市场上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推行依法治旅,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旅游市场存在的“不合理低价”问题,是市场秩序的百病之源,要向“不合理低价”宣战,切实解决旅游零负团费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导游派遣制度和导游薪酬制度,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坚决清理和消除地区垄断和行业壁垒,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实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退出机制,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四要优化旅游生态环境。抓旅游必须抓生态,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推行全行业环保标准,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建立健全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建设的互动运行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化,守住云南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本钱。同时,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加强旅游重大活动的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

四、坚持抓铁有痕,促进旅游强省建设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第一,要强化各级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重大决策和项目要亲自参与、跟进和协调。要推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倒逼工作机制,强化旅游强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要加强对省旅发委各兼职副主任的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本部门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推动其履好职、尽到责。

第二,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要建立完善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形成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鲜明导向,防止为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动态的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排行榜,对入榜地区予以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今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结合现场推进来开,哪里的工作做得好,有特色、有亮点,就在哪开,以起到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大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省旅发委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通过强化规划统筹、要素整合、投资引导、区域协调,提升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评定质量等级等方面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各州市和60个旅游重点县要探索与旅游业综合性产业特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把旅游业从旅游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多个部门的“大合唱”。要总结现有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经验与教训,推出一批新的旅游改革专项试点和旅游发展聚集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要建立健全旅游与文化、康体运动、养老养生、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互动发展机制,探索建立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力促旅游通关一体化和无障碍旅游尽快见到实效,深化旅游度假区和重大景区的改革,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引进、兼并、重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要鼓励和支持各州市县结合各自旅游产业自身特点,大胆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第四,要形成发展合力。省级发改、住建、国土、旅游等部门要区分不同项目的用地性质和途径,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旅游项目用地解决方案。各级项目审批部门要开设旅游重大项目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各级公安、质监、交通、发改和旅游等部门要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金融机构要从增加信贷额度、设立产业基金、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企业上市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要在推动旅游项目PPP运作模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效解决旅游融资难、审批难的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旅游政策的激励作用。各部门要善于从游客关注的焦点、市场需求的热点中梳理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直面矛盾、攻坚克难。

第五,要加强舆论引导。各级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行业好人好事、先进人物、旅游市场整治实效的正面宣传报道,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引导,营造全省文明旅游大环境。旅游行业的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行业自信、产业自信和事业自信,强化敬业、爱岗和奉献精神,增强服务技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同志们,建设旅游强省,功在当代、惠及百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全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会上 高质量 范本 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旅游产业推进会

版权所有:凯歌秘书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凯歌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凯歌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渝ICP备19017109号-2